|
|
新京报:嵌入记忆方为经典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01:40 新京报
在奥运会越来越近,人们更多关注北京奥运倒计时400天这类特别时刻的时候,7月13日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它不是2000、2008这样的整数或者吉数,却是我们申奥成功6周年的纪念日。对于有数字癖好的中国人来说,“6周年”终于让7月13日有了一个立得住的说法。 当然,7月13日还是刘翔的生日,这就让这一天有了更多的说头:奥运会是一个梦,中国人在自己身边能亲手触摸的梦。 奥运会开到北京,已经是第29届了。按照从萨马兰奇开始的传统,届时,罗格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评价必定是: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但要真正做到“最成功”却又谈何容易。 一件事物发展得久了,就会走向成熟孕育经典。而经典一旦被确立,就成为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比如,在小说上《堂吉诃德》、《红楼梦》、《卡拉玛佐夫兄弟》、《城堡》等所达到的高度,就很难被超越;在世界杯上,贝利、贝肯鲍尔、马拉多纳等所缔造的经典战役,很难有后来者取而代之。对于经典,我们惟有珍藏起来,以便日后反复阅读。 现代奥运会也许发展得还没有那么久,但毫无疑问,有关它的经典已经诞生了无数。 奥运会的主题曲,人们最能记住的还是1988年的汉城(现首尔)奥运会的《手拉手》,琅琅上口,广为传唱。与其相当的能让全世界记忆的,还有1990年世界杯的《意大利之夏》和1998年世界杯的《生命之杯》。 值得一提的是,《手拉手》和《意大利之夏》同出自意大利作曲家乔治·莫罗德之手,如今,他已经受邀为北京奥运会作曲,并据说已经完成了初稿。但愿北京奥运会能有一首成功主题曲,能在全世界流行传唱。 说起奥运会开幕式,希望我们不要搞成中国元素的堆积和编织———也许有技术上的巧妙,场面上的铺张,色彩上的张扬,但就是没有气质,没有神韵。 但愿中国人和世界都能在明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上收获一份惊喜,让我们不必在上一届雅典(同样是文明古城)奥运会的开幕式面前感到汗颜。奥运会的发展正处在制造经典的阶段,北京有机会进入经典的行列。 当然,奥运会包含的内容比主题曲、开幕式甚至金牌都要多得多,多得多。一个新落足的城市和它的人民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亲密接触、交流、融合,才是奥运会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 □李俊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