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拿到祥云以秒计算的幸福(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7月15日15:16  华商网-新文化报
拿到祥云以秒计算的幸福(2)

  拿到火炬的火炬手都像得到了一件宝物,一个个爱不释手。“看看,底下还是磨砂的呢,手感真好!”

  ●17秒的传递 手足无措

  大家下车后都有点儿遗憾,每个火炬手之间的距离也就是15米左右,此时,我的大脑出现了空白,也给传递时表现木讷打下了伏笔。

  我站的位置是人民大街往雕塑公园拐弯的“弯”上,终于要到我了,146号火炬手寇总向我跑来,此时,率先向我行驶来的是媒体车,而因为我的站位有点问题,火炬接力使者让我的位置靠后,突发的情况打乱了我的阵脚。当寇总和我交接棒的时候我的表现还算过得去,点燃火炬、击掌、握手,等待摄影记者拍照。

  终于轮到我跑了,这是一个看似没有任何难度的距离,可是我已经紧张得忘了事先设计好的动作。原本我想接过火炬后,做一个攥拳展示肌肉的动作,可是只剩下了攥拳。而跑起来时,问题又来了,两边观众离我都很远,我也不知道该先向哪边招手。本报摄影记者事后评价:“陈涛变得异常腼腆。”

  当我安神定气时,148号火炬手张文芬阿姨已经站在了我面前。事后统计,我的准确传递时间为17秒。

  ●会不会有下一次?

  回到车上,火炬手们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表现满意,“我太快了!”我说:“刚刚开始就已结束了!”“是啊,我的长跑没有派上用场!”大家七嘴八舌。寇总笑着提议:“咱们回到宾馆,再拿着火炬跑两圈!”

  看过电视直播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陈涛,你怎么了,和下一棒的动作没设计吗?”实际上,我和张文芬阿姨在传递火炬前,早就安排好了动作,可是张阿姨紧张得给忘了。她一直在向我敬少先队礼,这是因为她是少先队成立后的第一批少先队员。当时我也紧张,连续两次都想和张阿姨击掌,一个想这个,一个想那个,就造成了在央视直播中我的超级尴尬。

  传递奥运火炬对于每个人来说几乎只有一次,150号火炬手、78岁的陈兴邦老人说:“这样的机会在我一生中只有一次,难得的很。”11时40分,我领到了祥云火炬盒和《北京2008奥林匹克火炬接力火炬手证书》,我的祥云传递之旅带着遗憾结束了。“我还会有机会举起奥运火炬吗?”我不停地问自己。

  本报记者 陈涛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