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奥运本纪
■瞄准时手指无故发抖,有走火嫌疑
■正准备击发时,子弹好像就出去了
埃蒙斯在大好形势下,再次浪费好局。他在打最后一枪时究竟在想些什么呢?这肯定是无数人关心的话题,一代名枪怎么就会马失前蹄了呢?
昨天,在描述当时离奇的最后一枪时,马修·埃蒙斯用了一个词“Frigid of nature”,翻译成中文就是鬼使神差。他说:“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称呼这一失误的,我自己现在觉得就是鬼使神差。”
射前想法
没觉得自己紧张
当事人说:我决赛的时候一向打得比较慢,当我准备打最后一发时,我大概用了33到34秒。当时我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当时我没什么感觉,但现在回忆起来我觉得自己扣扳机的手指好像有些发抖,但我真没觉得自己紧张。
后悔药:这个时候,手指怎么会有些发抖呢?
动作解析
移开枪时已预感不妙
当事人说:我瞄准的方法是先把瞄准镜对准自己前方的靶心,然后以12点方向往上抬枪,接着垂直下落重新瞄准靶心。当我第二次瞄准靶心时,我会同时用手指扣住扳机,然后冷静地一扣,一发子弹就射出去了。最后一枪,我就按部就班地瞄准,抬枪,再瞄准,握扳机,扣扳机。但当我还在瞄准,还没准备要击发的时候,子弹好像就直接打出去了。扳机在子弹射出去的时候微微一震,我移开枪后才有所预感:这一枪的情况不太妙。我希望它至少能射进黑色靶圈,结果还是高出了一些。
后悔药:也许那时候我扣动扳机的力道大了一点,可当时我并没有感觉到扳机在晃动,现在看来情况确实是那样。如果我的最后一枪能够向下一点射向靶心的话,那将会是一个完美的结束。
心理解析
我感觉有点紧张
当事人说:当准星对准靶心时,我感觉有点紧张,随即就扣动了扳机。是紧张导致最后一枪失常吗?也许,有一点吧。但我比4年前要放松多了。
后悔药:如果我能再晚点发枪,结果会更好一点,当时我瞄得稍微偏右。实际上,扣动扳机后我意识到可能偏了,只是希望不要太离谱,但是……
思想猜想
领先了心里有波动
当事人说:最后一发前,我对场上的局势以及领先优势有大致判断,也许是这个让我有所波动,但也不完全因为这个。
猜想:第一,已经以领先4环的巨大优势进入最后一枪,认为金牌非他莫属了。有了这个想法,思想就容易轻敌,最后一枪比起前几枪他的稳扎稳打不紧不慢的射击方式出现了大变动,他轻描淡写地就射出了这发子弹。
第二,终于可以在北京拿回属于自己的金牌了。他之所以决心要来北京参加奥运会,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4年前金牌意外的被中国拿走了,他想在中国拿回这枚金牌。当最后一枪来临时,他发现了身边的中国选手邱健和他已经差距拉大时,就出现了一些即将“报仇”后的快感。
第三,抒写夫妻一同夺冠的传奇。此前,他的妻子已完成了奥运首金夺冠的重任,作为丈夫自然不希望掉队,当最后一枪来到时,他认为可以完成这项一同夺冠的经历了,他开始憧憬着和妻子庆功的场面,这些的思想不集中最终铸成了大错。钟禾
中国枪手独步 俄美平添悲凉
射击·盘点
据新华社电 昨天,北京奥运会的射击比赛以一出人间悲喜剧作为结束,美国人埃蒙斯时隔四年再次在最后一枪发昏,将到手的金牌拱手送人。加上老牌劲旅俄罗斯队寸金未入,除了中国人高高兴兴地5获金牌,北京的靶场很有点悲凉的味道。
9天15场激烈枪战后,8支代表队的运动员收获了金牌的喜悦,登上领奖台的队伍也到了19个。中国射击队凭借实力和运气囊括5金成为最大赢家,而老对手俄罗斯队江河日下,两银两铜,金牌则是尴尬的零。”
与俄罗斯队的青黄不接相比,中国射击再创辉煌正是因为一批年轻人的崛起。庞伟、郭文珺都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而他们的技术和心理都经受住了考验。中国队教练王义夫说:“一批二十几岁年轻人的好成绩是中国射击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亮点。”
中、俄传统两强外,更多队伍登上冠军领奖台对世界射击发展绝对是件好事。印度获得第一块奥运会射击金牌,美国、捷克、乌克兰历史性地获得两金势必将促使射击运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
射击最终金牌榜
国家和地区 金 银 铜 总计
中国队52 18
美国队22 26
捷克队21 03
乌克兰队21 03
意大利队12 03
韩国队11 02
芬兰队10 12
印度队10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