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浴血拼搏该不该?——从刘翔因伤退赛说起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9日06:51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赵仁伟树文(新华社记者)

  浴血的悲壮

  让我们回望历史的一页: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比赛开始后4个多小时,有个运动员还在跑!

  他就是坦桑尼亚选手阿赫瓦里。当受伤滴血、肩部脱臼的阿赫瓦里以比人们散步还慢的步伐进入主体育场时,他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

  阿赫瓦里从此以 “最成功的失败者”的形象名垂青史,他的这句名言,也成为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注解。

  拼搏,历来是体育竞技场上不变的主题。为了胜利,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当难以避免的伤病不期而至,当不可预测的意外出现时,许多运动员选择了坚持。

  世界体坛,此类的悲壮数不胜数。

  北京奥运会上,同样发生着一幕幕感人的场景。

  8月12日晚,男子举重69公斤级,韩国名将李培永第一次挺举时左脚抽筋,此后他一瘸一拐地走上举重台,结果连续两把失败,没有成绩。但现场的观众给了李培永这个中国队的“对手”潮水般的掌声。

  李培永在赛后说:“如果我不出去进行最后一次试举,这将会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遗憾。现在,我尽全力了,我已经没有任何遗憾。”

  在奥运会这个世界体育最高的竞技舞台上,许多运动员正是带着这股拼了命的劲头在参加比赛,不断挑战自己身体和意志的极限。尽管最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他们身上的那种血性之美感染着每一个人,成为激励人们勇于面对生活的强大动力。

  永不放弃,超越极限,为了自己,也为了祖国。正是这种浴血拼搏想要表达的内涵。事实上,在与自身、与对手的直接对抗中,流血事件并不少见。而这时的继续奋斗,顽强拼搏,正是体育的魅力,正是奥林匹克的魅力,也是人类奋斗精神、民族荣誉感的体现。

  健康最高贵

  但是,对运动员来说,每当受伤后,都必须带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劲头去继续比赛吗?或许未必。

  历史上,同样有过惨痛的案例。

  雅典奥运会之前,中国女排的当家球星赵蕊蕊患上“右小腿疲劳性骨折”已有半年。但中国女排太需要赵蕊蕊了,从上到下都希望她尽快康复,回来比赛。在这种急切的和过分重视比赛结果的心态下,奥运会前一个月,并未彻底康复的赵蕊蕊开始训练,并参加了3场与波兰队的热身赛,这让她的骨头又出现裂缝。为了拿下奥运会首场比赛,教练又冒险让赵蕊蕊上场,结果两分钟后她伤病复发,被紧急送往医院。

  就这样,赵蕊蕊成了让人心痛的“玻璃美人”,开始了长达3年多的恢复治疗和漫长等待。所幸,有了命运之神的眷顾,赵蕊蕊又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到底金牌重要,还是运动员的健康重要?赵蕊蕊事件曾引发中国体育界的大讨论。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以人为本、给予运动员更多的人文关怀,成为人们开始普遍接受的理念,没有什么比运动员的健康、身体和前途更重要。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是必须的,但必须以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为前提,并且要以科学指导为基础。只有这样,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才会更长久,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刘翔,一直以来正是这方面的“正面教材”。2006年初,刘翔不小心扭了脚,对于这样的小伤,大多数运动员都司空见惯,一般休息两周就恢复训练比赛。但刘翔的治疗恢复期却是两三个月,并因此放弃了几站比赛。而就在当年,刘翔打破了世界纪录,达到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巅峰。

  现在,刘翔又受伤了,在最不应该受伤的时候,在全中国人都期待他能有精彩表现的节骨眼上。受伤已成事实,在这样的情况下,退出比赛是对刘翔最好的保护。如果带伤上场,谁能为刘翔的健康、为刘翔的未来担保呢?

  实际上,遭遇厄运的并不只是刘翔,他的竞争对手、美国名将特拉梅尔,中国举重队奥运会卫冕冠军石智勇都在北京奥运会上因伤退出。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自己,是一种理直气壮、不需要其他任何多余解释的选择,人们自然也能理解。

  我们这个星球,本来就多姿多彩;甚至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多样性。在这种层面,我们何不宽容一些。多种文化观、价值观并存,本来就是和谐奥运的追求。

  对于当事者本人,功过任人评说,但求无愧于心。

  对于我们这些观众,你浴血拼搏,我热烈鼓掌;你因伤退出,我举手支持。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