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 |
女子3000米障碍赛,也是国人相对陌生的项目。
障碍赛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它的前身是越野跑,最初在野外进行,运动员要跨越树枝和河沟等天然障碍和人工设置的障碍。1837年,英国列格经城的学校运动会上,首次举行了障碍跑比赛。
19世纪中叶,障碍赛开始在跑道上进行。这是一项发展耐力,提高内脏功能,培养不怕困难、勇敢顽强意志的项目。随后,这个项目逐渐在其他国家开展起来。
1900年第2届奥运会,首次设立了障碍赛,分2500米和4000米两个项目。从1904年第3届奥运会至今,障碍赛的距离固定为3000米。但是,在北京奥运会前,只有男子项目。
2005年10月,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奥运会上新增女子3000米障碍赛,这也是该项目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比赛。
俄罗斯运动员在这个项目上占据绝对优势。在8月17日的北京奥运会上,俄罗斯选手萨米托娃夺得女子3000米障碍赛的金牌,并以8分58秒81的成绩刷新了世界纪录,成为该项目跑进9分钟的世界第一人。
【新增理由】 相比起奥运会其他新增项目需要老项目“挪位”来说,这次新增的女子3000米障碍赛是最纯粹的。这也是北京奥运会的比赛小项(302个)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多出1个的原因。
为什么呢?国际奥委会的理由很简单:为了让田径项目实现男女平等,所有小项都要设立男女项目。其实,多年以来,国际奥委会都把提高奥运会女性参与率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这次“破例新增”不过是继续坚持了这一理念。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女性运动员的参赛比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1%,也让国际奥委会尝到了“甜头”。
【规则】 运动员可跨越障碍架,也可踏上障碍架再跳下,或用手撑越。直到1954年,国际田联才开始承认障碍赛的世界纪录。
【赛场】 女子3000米障碍赛中,运动员全程必须跨越35次障碍,其中包括7个附有水池。障碍架高91.1厘米—91.7厘米,宽3.96米,重80-100公斤。一圈400米的跑道可摆放5个障碍架,各障碍架的间距为80米,第四个障碍架后设有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