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对他们来说,世界寂静无声。他们生活在静默中,感受着交流的不便。
奥运来了,他们的生活史无前例地色彩斑斓起来。如果不去接触他们,你或许很难感受到奥运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采访邹建生和张辉不容易,因为他们是聋人,听不到声音。辗转借助QQ聊天,记者探访了他们内心的“奥运生活”。
邹建生:“中国伟大,有自豪感!”
邹建生的网名叫“无声的玻璃屋”。北京奥运对邹建生来说,是相盼百年的盛事,绝对不容错过。“雅典奥运,我没有看。”“为什么呢?”记者问。“因为不在中国举办!”邹建生的理由很搞笑。
北京奥运呢?“看,每晚都看!看电视!”她说。“开幕式,没有字幕,不大明白,但比赛我都能看懂!”因为近年才学会上网,邹建生只会简单地浏览文字新闻,在网上收看奥运视频她还不会。为了更好地收看奥运赛事,邹建生看得最多的是电视,看不懂问家人,她是口语聋人,会说话。“我也有时打开香港那边的电视台看,因为有点字幕,中央台没有字幕。”
记者问她看北京奥运的观感,她只回了八个字:“中国伟大,有自豪感!”短短数语,切切之情尽在其中。
“我每天都关注中国有谁得了金牌,奥运完了之后,准备组织越秀区聋人进行奥运知识测试,进行有奖问答!”邹建生最后对记者说。
张辉:“只要有中国队员身影,我都关注!”
现年37岁的张辉,是广州市聋人学校的美术老师,不到一岁时,因为发高烧打链霉素针致聋。聊天时,他发过来的第一句话,就让记者感受到他火热的奥运情谊。“这次奥运,各个项目的比赛我都看,只要出现中国队员的身影,我都会去关注的!”
张辉打字比记者还快,每回一次消息过来,打的字都很多,惟恐遗漏半点信息。字里行间表露出的,是他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次北京奥运会不仅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也是我们聋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我很希望中国队员拿的金牌越多越好!”他说。
张辉表达自己喜悦的方式很多。他说每当看到中国队员拿金牌,都会高兴地鼓掌、微笑点头,有时甚至还要拍沙发。雅典奥运会他看了,但远不如北京奥运会关注得这么强烈。他心中,牵挂着女足、女排,还有体操、举重,“在家门口看子弟兵作战,令人激动。我每次都要频繁地换频道,生怕错过这些项目!”
因为电视直播没有手语,有时也没有字幕,再精彩的比赛对张辉来说都存有缺憾,但他说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我会先看电视画面,过后再上网了解更多的信息,看看中国队员的心声和感想。”张辉说。“听不到解说员说的什么,只能靠自己分析判断谁赢谁输,但是对于比赛打法及比赛过程出现的某些失误、争议等等,我会上网去了解。”
末了,张辉告诉记者他心中的“好消息”———“韩国已经开发了具有语音转换文字功能的手机,刚在美国上市了,希望这种技术推广到我们中国,如果电视台引进这种技术,方便我们收看电视即时节目字幕,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