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升级“软件” 亚运向奥运看齐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2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升级“软件” 亚运向奥运看齐

  ■ 特派记者 孙嘉晖

  本报北京8月21日电

  北京奥运会为全世界体育健儿提供了一个展示“更高、更快、更强”竞技之美的机会,同时也将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一笔伟大的遗产,深深地沉淀在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了什么?2010年广州亚运会可以从中汲取哪些“营养”?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一支由数十人组成的广州亚组委观摩团陆续出现在奥运会各大场馆,为广州亚运“取经”。

  多次组团向世界大赛“取经”

  进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迎来了举办体育大赛的高潮。2008年奥运会、2009年全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这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集中体现,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今,北京奥运会即将圆满闭幕,体坛的下一个焦点将是2010年的广州。

  从2006年多哈亚运会落下帷幕的那一刻开始,亚运会就已经进入“广州时间”。场馆的设计、建设,竞赛团队的组建、培训,一系列与赛事相关的工作进入冲刺阶段,而“软件”因素得到了充分重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广州亚组委组织了多批次工作人员参与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世界大型体育赛事的运作当中,同时还派出多批观摩团对多哈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进行考察。

  据悉,广州亚组委奥运观摩团由广州市副市长、广州亚组委常务副秘书长许瑞生带队,包括了广州亚组委15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广东体育界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们对场馆、赛事运行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广州亚组委观摩团一行已经观摩了开幕式彩排,走访了奥运村、主新闻中心(MPC),并对诸多赛场进行了实地考察。观摩团成员在考察结束后将提交一份报告,供亚组委参考,这些专业的可行性报告将总结北京奥运会的经验,指导广州亚运会全方位的工作。

  “水立方”细节值得借鉴

  广州亚运会观摩团成员在对奥运场馆进行深入考察后,进行了专业的“解读”。

  在广东省体育局跳水中心副主任余卓成的眼中,“水立方”是一个运动员的“乐园”。作为跳水世界冠军,余卓成曾到世界各地参赛,对场馆功能有着特别的认识。“‘水立方’等奥运场馆可谓汇聚了世界精英的心血和诸多高科技,不但是一座奥运会场馆,还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突出了大众娱乐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余卓成告诉记者,“广州有很多体育设施,广州亚运会可以很好地利用现有资源,要重视细节特点。”

  余卓成表示,“水立方”是他见过的最好的游泳场馆。从很多方面可以看出其先进之处:首先,“水立方”外围的交通规划合理,行人和车辆的疏导非常顺畅;其次,“膜结构”让场馆的采光非常好,而且光线柔和,不会让运动员感到刺眼,同时这种结构又兼顾了隔热和保温的效果。

  “据队员说,1月份在这里训练也不会觉得冷,很多大型场馆往往会出现冬天馆内气温低的问题,”余卓成说,“另外,这里的吸音效果非常好,现场音乐声音很清晰;而场内色彩和图案的布置也相当费心思,电视转播画面在任何角度都可以看到奥运会的标志图案。”

  余卓成最关心的还是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因为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最不希望场馆赛后变成一座城市雕塑。”余卓成表示。他认为,体育场馆的赛后经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水立方”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赛后的训练、娱乐、旅游等功能都在“水立方”设计者的考虑之中。

  广州亚组委奥运观摩团对北京奥运会场馆运行的许多细节很关注,希望从中汲取经验,为将来的亚运会作准备。

  射击场采用高科技

  和“水立方”一样,北京射击场的建设也采用了众多高科技。观战多日的广东黄村训练基地射击队领队温飞龙认为,北京奥运会的射击靶场是一座世界一流场馆。广州亚运会射击项目的金牌数比奥运会多出一倍,参赛人数也达到了世界一级大赛的规模。因此,广州亚运会应立足本地,注重实用,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场地的硬件设施只是比赛的一部分,关键还是要打造一支训练有素的竞赛团队,这样可以在竞赛组织、后勤服务等方面使赛事更加成功,在这方面,广州亚运会要向北京奥运会看齐。

  002010012

  手机拍二维码或发短信

  8到106585772311

  奥运网视频首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