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 (特派记者 许 蓓) “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举行。据北京市政府食品安全监督协调办公室新闻发言人唐云华介绍,从8月7日到8月21日,奥运村、媒体村、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和各竞赛场馆的奥运餐桌食品,各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和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饭店、贵宾饭店、运动员自选酒店、媒体酒店以及奥运食品的生产企业,没有发生一例食品安全事故。唐云华还透露,奥运会期间实行的食品安全监督、监测和治理办法,在奥运会结束后将继续保留。
唐云华表示,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一大亮点是采用了8项全新的技术措施:制订了15项奥运食品安全的技术规范,涉及食品生产、包装、储运、标识,以及动物源性食品加工饲养等领域;以国家标准形式,颁布违禁物品的检测方法;启动移动实验室;针对可能人为故意投放的毒物和有害物质,配备了现场检测箱;构建了毒物数据库,收入了相关的救治技术资料;全面启动奥运食品安全的监控和追溯系统,能够对奥运食品从种植、养殖源头到食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配送一直到奥运餐桌实现全过程的监控和信息追溯;对奥运食品运输实行严格监控;成立了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专家组,随时提供技术咨询和保障。
“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包括专门针对特殊客户群的部分,也有全面提升首都食品安全总体控制水平的打算。我们意识到只有北京市食品安全的总体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奥运食品安全工作才会更有保障。所以,我们应用的奥运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已经开始逐步在为市民和中外游客服务,也应用到了首都食品安全社会监控的方方面面。”唐云华说,“奥运会结束以后,我们将继续发扬在这期间所实施的一系列好的做法、经验,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和责任体系,完善食品安全的监测体系和信用体系,更有效地控制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四个主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