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来挑战美国男篮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3日08: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谁来挑战美国男篮,或者说谁来挑战“梦之队”?当半决赛美国队101∶81击败阿根廷队之后,这个问题更难回答了。

  如果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提出这个问题,回答不过是哈哈一笑。那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留给世人最深的印象有两个,一是乔丹、约翰逊、伯德等人组成的“梦之队”获胜犹如探囊取物,另一个是每个对手赛后追着“梦之队”签名合影,仿佛刚刚经历的失败不过是给了他们一个“追星”的机会。

  从1992年到2008年,从“梦一”到“梦八”,美国男篮早已从美梦中走出。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拿到铜牌之后,他们干脆被戴上“恶梦队”的帽子。

  毫无疑问,来到北京的这支美国男篮,从内心深处想为自己正名,为“梦之队”正名,尽管他们表面上从来不肯承认自己是“梦之队”。

  从1992年到2008年,世界篮坛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曾经崇拜美国男篮的对手,现在的心思是怎么击败美国队。这一点,美国队主教练沙舍夫斯基说得好:“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美国在向世界传播篮球文化,现在我们在共同分享关于篮球的知识。我觉得全世界都看到了这种转变。”

  这种转变,就是美国队在比赛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虽然阿根廷队在第一节以11∶30落后,但打出了让人赏心悦目的第二节,他们的联防一度让美国队投篮失去了准星。要不是灵魂人物吉诺比利因伤下场,阿根廷队也许可以同美国队周旋到最后一刻。

  如果一定要比较,这支美国男篮也许是仅次于1992年那支由乔丹领衔的“梦之队”,因为集中了NBA中最优秀的球员。当年那支“梦之队”横空出世后,美国男篮视世界篮坛如无物。之后的“梦之队”越来越像水货,直到这次,他们必须要用最好的球员来为自己正名。如果说1992年的“梦之队”更像一次表演,那么如今的这支美国男篮则是在认认真真地完成比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暂时阻挡追赶者的步伐。而全世界,也因此欣赏到了更为精彩的奥运会。

  “那么,你们和1992年的‘梦之队’到底有何不同呢?”

  沙舍夫斯基眨了眨眼睛,打起了太极拳:“呃,大概1992年那支‘梦之队’的教练长得更帅吧。”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