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奥运赛事已接近尾声,这场全球体育盛宴背后,更有一个庞大、复杂的风险体系。几万名运动员和志愿者,数以万计的车辆、设备、器材和来自各国的热情观众,这些天来无不考验着中国的安全保障工作。历届奥运会上,保险都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经验表明,“奥运保险”对承办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焰——
量身定做奥运五大保单
奥运期间,中国人保有五大奥运保险产品付诸运行。责任保险、财产保险、赛时机动车保险、团体人身保险、志愿者保险五大保单,为北京奥运提供了全套完善的保险方案。与普通险种有很大不同,五大保单都系为北京奥运会量身定做。比如,责任保险涵盖公众责任、合同责任、产品责任、职业责任、雇主责任等责任风险。财产保险单包括了财产一切险和建筑安装工程险两类,还承保了部分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奥组委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志愿者购买的保单中,保险责任既包括意外伤害责任,又包括合理必要的医疗费用补偿。另外,北京奥组委从医疗角度认为,当地医院不能保证大家庭成员及外籍志愿者的医疗救助,有运送或送返必要时,还提供由国际知名救援机构进行的紧急救援和医疗送返服务。
为更好保障奥运,中国人保牵头开发奥运专用的行业性产品——旅游场所公众责任险。投保主体主要是人口密集的商场、宾馆、车站等经营场所,保障范围大大扩展。
中国人保在北京分公司和奥运大厦建立赛时保险服务指挥双中心,实行赛时24小时值班制度。如奥运期间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指挥中心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公司还设立了1000万元的专项赔付资金,并对定点医院进行授信,允许其在一定额度内先治疗、后付款。
此外,中国人保还调动整合了95518呼叫中心、国际救援机构、奥运定点医院及专业医师等服务资源,实现了国内、国外、总分公司上下、各类资源快速联动。
保监会有关负责人——
奥运对我保险业影响深远
购买保险是奥运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国际惯例。同时,参与奥运保险也是保险业拓展业务领域,增强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通过提供一系列风险保障,保险也能够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经济补偿和社会管理功能;通过制订一系列应急预案并多次演练和实践,可以提高参与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快速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国保险业借助奥运保险平台向世界展示了风采,提升了形象。这也是我国保险业首次正面接触奥运保险,可以积累重大赛事的承保经验,为未来参与国际竞争加分。
奥运对保险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有很多问题值得全行业研究改进。比如服务水平、保障水平如何实现国内与国际接轨,如何进一步加强保险服务的人性化、精细化,如何为客户提供更高附加价值的服务,如何有效地提升公司销售、承保、理赔、再保、客户服务、风险管控等核心能力领域的管理水平等。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
期待“奥运热”催发“保险热”
全方位、高覆盖率、人性化是此次奥运保险的“中国特色”。用7年去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谨慎选择适用的保险产品,就是为了保证奥运会“万无一失”。
资料显示,北京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带来近3000亿元的保险需求,由此产生的保险费达3亿元。奥运会所涉及的保险范围大,险种多,后续需求量可观——借助奥运东风,我国保险业将迎来一次重大的发展契机。
发展体现在保险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创新上。除财产险、责任险等与奥运相关的直接业务外,奥运也将刺激其他关联产业的保险需求。旅游、购物、建筑、通讯等具体行业的发展都将使保险资源增多,创造更多商机。
同时,各保险公司必然在保险产品设计、营销手段、行业竞争与合作方面迈上新台阶。这次奥运保险产品,有许多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具备了“夺金”实力,这是奥运对保险业的直接促进。
应重点锁定与奥运关系最紧密的“体育保险”。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运动中的各种意外和风险都可以通过完善、专业的体育保险得到化解。1998年,在美国纽约友好运动会上发生意外的桑兰,得到了美国保险公司支付的1000万美金的赔偿。这一事件让国人意识到体育保险的重要性,开启了我国“体保之路”。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体育保险发展很不理想。我们应利用奥运会这个平台,在完善运动员人身保障方案的基础上,找到我国体育保险尤其是运动员保险的最佳途径。
应着力于提升国民保险意识。我国保险业市场化程度很高,也不乏优秀产品,但一直不温不火,最大的瓶颈就在于国民保险意识滞后。对于风险,有些人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奥运,正是提升我国国民保险意识的重要契机。
中国筹备奥运会以来,“奥运热”已经催发了“体育热”,如果“体育热”能够催发“保险热”,将是奥运带给中国保险业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