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世界有多大?
14日,北京,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远在法国,约有29万人不得不在睡眠与看比赛之间抉择,在凌晨3点“痛并快乐”地坚持观看了比赛转播。
17日晚,北京,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远在新加坡,被视为重要国家方针政策的国庆群众大会英语演讲特意推迟了一天,以便人们收看实况。
非洲国家索马里的《索马里新闻报》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索马里女子200米短跑选手萨米娅在北京征战奥运时,远在家乡的母亲和6个兄弟姐妹四处托人帮忙,想借来一台电视机关注比赛,这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北京奥运会赛程已近尾声。跌宕起伏的赛事及选手的喜怒哀愁,让各国观众如痴如醉。全球同此欢乐,世界共享奥运。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3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多达20亿人观看了开幕式。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与市场服务部主任拉姆说,预计共有45亿观众收看、收听或接收了相关奥运信息。此次转播反响之热烈让人“吓一跳”,“是奥运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转播活动。”
“规模最大”有三层含义:转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转播手段最多。第一次,手机电视在奥运史上商用,截至19日已有逾百万人用手机欣赏精彩奥运视频;第一次,互联网直播作为单独传播手段,与电视直播权一样商业转让。不夸张地说,当百年奥运盛会来到北京,用新媒体享受视听盛宴的数字生活方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检验与扩张。
就像某个村庄在办一场热闹的集会,众乡邻都很乐意地前来参与———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多种传播方式的应用,助奥运“地球村”成为现实。
世界并不大。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撰文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