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亚组委北京“取经”系列报道之三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4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有信心打好亚运“文化牌”

  特派记者 孙嘉晖 本报北京8月23日电

  古典、现代,焰火、激光,激越、柔情……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震人心魄,让人看到了东方古国的现代美,而渗透其间的正是中国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即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与开幕式迥然相异的风格,在波澜壮阔之后给观众和运动员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这些都作为心得体会写在广州亚组委观摩团成员的笔记中,因为2年后,他们要为亚洲人民呈现一场精彩而富有特色的文化盛宴。在看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广州人压力和信心并存。

  国际流行打“文化牌”

  无疑,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都是当天的全球聚焦点,而观看、收集这两场盛大演出的相关资料,也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的“考察工作重点”。2年之后,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人们同样期待该届亚运会能带来惊喜。

  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副总导演陈维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为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支招”,他认为,亚运会开幕式要体现地域文化特征,把岭南文化表现出来,关键在形式。“我们发现,最难的就是创意,如果在形式上不创新,不叫绝,是没办法出彩的,”陈维亚说,“比如点火仪式,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动作内容是什么,但是怎么实现才有新意,这是最艰难也是最痛苦的。”

  事实上,和近几届奥运会一样,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也是在打“文化牌”,只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示文化。

  广州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谢海涛随广州亚组委观摩团赴京,观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后颇有感触。“所有世界综合性大型运动会开幕式都是在打‘文化牌’,都是突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文化特色,”谢海涛告诉记者,“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突出了美国南部文化,2000年悉尼奥运会由一名土著运动员点燃主火炬,2004年雅典奥运会则展示了古希腊史诗,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则充分展示了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面对挑战信心十足

  据悉,广州亚组委开、闭幕式方案公开征集活动已经于今年7月31截止,接下来将进入评选阶段,随后开、闭幕式的创意和制作团队也将组建成型。事实上,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的文化定位,已经过亚奥理事会的审议通过。这一定位为:依托中华文化,彰显岭南文化,关照亚洲文化。将广州、中国和亚洲连成一线,显示了广州人的国际视野。

  不过,鉴于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广州亚组委也感到了很大的创作压力。“在北京奥运会结束2年之后举办广州亚运会,我们当然不能重复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创意。”谢海涛告诉记者,亚运会的规模要比奥运会小一些,可供利用的资源也局限于亚洲范围。另外,从纵向进行比较,2006年多哈亚运会无疑是成功的,他们耗费巨资请国际团队运作开、闭幕式,取得了圆满成功,这给广州亚组委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对于广州亚组委来说,世界大赛在2010年“多点开花”,同样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开幕式也意味着这一届运动会成功了一半。“2010年同期有南非世界杯、温哥华冬奥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性盛会,”谢海涛告诉记者,“广州亚运会能否脱颖而出,在国际上形成自己的声音,引起世界关注,开、闭幕式非常重要。”

  在压力之下,广州亚组委展开了积极、有序的筹备活动,其中包括考察观摩多哈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等盛会。视野开阔了,经验日渐丰厚,广州亚组委如今信心十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州就先后举办过六运会、九运会、少数民族运动会和世乒赛等一系列大赛,累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谢海涛表示,“广州的群众体育基础很好,很多体育项目都有优势,这些都为亚组委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

  当然,广州亚运会有亚洲的大平台,加上可以借助各种优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广州完全有能力办出一届成功、有特色的亚运会,而开、闭幕式也将成为亚运会的“亮点”。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