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特派记者 何 涛
本报北京8月23日电
奥运徽章交换被喻为奥运期间的“观众第一运动”。昨日,在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门外,几个摆“徽章地摊”的外国人吸引了众人的眼球,其中,73岁的莱昂拉多是这个地摊市场的发起人,他每天都准时带着他的宝贝徽章“出摊”。
今年,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位资深徽章迷涌到了北京,为了让他们能在北京尽情“狂欢”,除地摊市场外,有关部门在工美大厦、朝阳公园、世贸天阶等地设立了官方的奥林匹克纪念章交换中心。
徽章交换地成为英语角
奥运徽章的种类繁多,有开幕式的纪念章,有各国体育代表队的纪念章,有各国媒体的奥运纪念章,还有各国赞助商的纪念章。要想集齐奥运纪念章是非常困难的,不少新入行的徽章迷都是先集一种,只有资深的“大腕”徽章迷才有实力“照单全收”。
漂亮女孩、奥运主新闻中心的验证员小王最近成了一名奥运徽章迷。“你看我才刚开始交换几天,就已经有10多个徽章了。”她高兴地说。
昨日,本报记者也享受了一番徽章交换的乐趣。一位来自美国的徽章迷很喜欢记者手上一枚镀金的北京奥运纪念章,看到记者爽快地答应交换,这位美国朋友不仅让记者挑了一枚“心”形美国奥运徽章,而且还另外附送了一枚。
记者还发现,徽章交换地点就像一个特殊的英语角。来自德国某著名媒体的一位记者看中了一位中国女孩身上挂着的一个“甲壳虫乐队”4人组合徽章,但这位女孩不愿意交换,想要委婉地谢绝他,却一下子不知怎样用英语来表达。这时,一位围观的人立即自愿充当了翻译。“大家在这里享受着交换的快乐,也成为跨越国界的朋友。”这位毛遂自荐的“翻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