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怜花 别人的酒杯,自己的块垒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4日04:38   海峡都市报

  N王怜花(福建作家,出版过《古金兵器谱》《江湖外史》等,现居北京)

  1990年意大利之夏的决赛是马拉多纳的阿根廷对马特乌斯的德国,那时我还在上学,大家聚在宿舍里看着一个小电视,看着别人的盛夏悲欢,来消磨自己难挨的时光。后来收到一个朋友的信———那时的人们喜欢写信,同城也不例外———说起决赛那晚在工体旁的家里,在中场休息时给来家里看球的朋友做宵夜,从厨房的窗户,看到凌晨时分的冷月天际,突然想起这是别人的节日,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那时,谁也不曾想到,18年后,当时场上的主角马拉多纳会在北四环的鸟巢里,看自己的后辈包括女婿,和别人一决雌雄。

  23日对我来说只有一件事,就是去鸟巢看阿根廷对尼日利亚。上午10点从家里出发,到北土城后,步行到地铁站,排队安检,太阳暴晒。安检很慢,十一点半进入鸟巢,A3的位置不错,在主席台上边,视野很好。看台有顶,晒不着,不算热。球场上太阳直晒,估计这场比赛节奏快不了。果然,十二点整开球,阿根廷人基本上是悠着踢,不冒险传威胁球,以免轻易丢掉控球权。看台上的观众主要是中国人,由于事不关己,大家基本都是抱着看表演的心态来的,我身后有几个内行的球迷,对里克尔梅的每一脚精准的传球和转移都报以由衷的大声赞叹。这场球,主要就是看里克尔梅的传球和梅西的突破。阿根廷进球后,我身边所有的观众都在为尼日利亚加油,大家都希望能看加时和点球,根本不在乎谁赢谁输,就连里克尔梅拖延时间也被大嘘。踢到85分钟时,场里响起了“谢亚龙,下课”,大家边哄笑、边跟着喊。场上的队员和场边的观众各干各的,同床异梦地完成了一件行为艺术。阿根廷最终夺冠了。这枚金牌对里克尔梅应该是一个小小的安慰和补偿,两年后在南非还能不能见到他就很难说了,唉,时光只解催人老呀,至于梅西和阿奎罗,来日方长。

  退场后一直向南走了很远才找到奥运公共专线,暴晒让人筋疲力尽。到家后就觉得累,睡了一会儿,傍晚到泳池泡了泡。躺在泳池边的躺椅上,看着黄昏时的树影,我想我的北京奥运嘉年华即将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盛宴散,笙歌停,明天,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