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媒体报播成就最快最高最强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5日04: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全媒体报播成就最快最高最强

  名人荟萃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奥林匹克商业之父”尤伯罗斯、约旦公主哈雅、巴塞罗那前市长、现西班牙工业、旅游与贸易部部长胡安·克洛斯、法国前总理拉法兰、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

  王者云集

  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俄罗斯“撑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美国名将盖伊、神奇“水怪”菲尔普斯、 “梦八”队员、北京奥运会冠军陈燮霞、冼东妹、仲满、殷剑、何雯娜、林丹、张怡宁、何冲、郭晶晶、王皓、杨伊琳、邹凯……

  最强

  亚洲超强印力

  发行巨量空前

  每小时654万对开张印力

  开幕当日发行量突破200万

  特派记者 赵琳琳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奥运“兵团”凭借强大实力,强力策划、强势出击,为读者打造“抢眼”饕餮资讯大宴;最强大的团队阵容,除了后方编辑部强力支持,更将奥运编辑部全线前移京城,让读者跟随本报采编人员,在最靠近“鸟巢”和“水立方”的位置,全面透视这场盛大的奥运PARTY;208名精兵强将披荆斩棘,在媒体大战的“火线”上采集热辣资讯、发回精彩报道;强大的印刷能力,独占亚洲报业鳌头,每小时654万对开张印力,用最短的时间印刷海量的信息;奥运会开幕日208版倾情演绎,引领厚报潮流,再次重现1997年香港回归时万众排队抢购《广州日报》的风云传奇!

  《广州日报》永远以读者为上,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报道,更精彩的新闻,我们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

  印力强

  每小时印力达654万对开张

  早在奥运开幕前,广州日报“备战奥运”的准备工作已开展得如火如荼,广州日报印务中心在印刷设备与配套设备上“双管齐下”,2007年,广州日报印务中心成功投产了报纸CTP(计算机直接制版)项目。该系统采用目前最流行的紫激光光聚合晒版技术,速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是这项技术的特点,可根据生产需要自动拼版、输出,极大地提高了制版印刷的效率,这一“奥运热身”项目的上马使广州日报成为国内第一家引进全数字化制版印刷管理系统的媒体。

  此后,广州日报在印前设备上“再下一城”,使印刷硬件全面提升,集团首家采用新闻纸卷条形码管理系统,可精确统计每卷新闻纸的使用状态和流向;在印刷设备上,广州日报社耗资2亿元购置新机器投入生产,来自德国曼罗兰的UNISET75单幅印刷机,每小时印力达654万对开张,最大速度75000份/小时,还包括10个八色印刷塔,3个折报机,整个生产流程的物流实现自动化。

  新印刷机不但保留了双幅机的“厚报”能力,在“薄报”印刷时也能很充分地利用,是“厚薄通吃”的全能选手,让广州日报更快到达读者手中。

  销量强

  日均发行量增加16万份

  最盛大的奥运会上,《广州日报》特刊再次“惊艳”亮相,208版特刊再次引导厚薄潮流,124版奥运特刊《正点奥运》,强势出击,精彩纷呈——奥运猜猜猜,猜金牌,猜英雄,带你探营各路诸侯,尽数风流人物;奥运追追追,追场馆,追比赛,带你领略奥运场馆,指点观战方略;奥运乐乐乐,玩趣味游戏,评美女型男。特刊在手,观战更过瘾,完整收藏208版的读者,还有机会获得广州亚运会门票!

  《广州日报》208版报道强势出街,再现1997年香港回归时刻,《广州日报》97版特刊引来万众排队抢购《广州日报》的盛况,不少读者盛赞《广州日报》资讯丰富、报道精彩,具有收藏价值。

  广州日报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奥运期间,《广州日报》销量大幅增加,日均发行量增加超过16万份,自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日开始,《广州日报》发行量一举突破200万份大关。

  实力强

  2.08亿巨资投入奥运报道

  作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先锋党报,《广州日报》连续14年稳居全国平面媒体广告第一,2007年更是以单报全年广告突破20亿元的成绩傲视报坛。百年北京奥运之际,广州日报社一掷万金投入2.08亿元到奥运新闻大战中,其中2亿元用于添置国际顶级印刷机器。尽管纸价等出版原材料成本持续涨价,但对读者负责的《广州日报》仍保持不减版、不涨价。

  也正是基于强大的实力根基,广州日报》才能在本次奥运征程中,以百万资金投入支持北京前移编辑部建设和运作,并在北京奥运新闻中心(MPC)拥有超过50平方米的前线记者工作室。奥运会主新闻中心主要为世界大型知名媒体提供办公空间,其中国内媒体仅有14家,这也成为本报与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顶级传媒同台竞技的舞台。更为重要的是,广州日报奥运会采访证数量也成为此次奥运采访的一大亮点,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谁拥有更多奥运会的正式采访证就意味着谁能在奥运报道中拥有主动权,可以第一时间为读者提供丰富独家的新闻内容。

  2008年7月,本报就收到了第一批由国际奥委会签发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采访证,并因此成为国内最早拥有北京奥运会采访证的媒体之一。本报共拥有20余张奥运会采访证件,派出专业记者前往北京、青岛、香港等奥运会主办及协办城市,对奥运会进行全方位透视及报道。

  广州日报的奥运战略得到了广告客户热情的赞许和认可,上百名重要广告客户商先后在奥运期间参观了本报前移编辑部、北京报网直播室,并亲身体验了广州日报前移编辑部采编人员的实战现场。据统计,截至8月份,广州日报各项广告数据环比上升超过了30%。

  最高

  报道高招迭出

  高端人士云集

  资源高效整合

  特派记者 谢绮珊 本报北京8月24日电

  本报奥运报道“高招”迭现,立足于全球的“高度”,提前全方位预览北京奥运的盛况;采访奥运会相关“高端人士”,解读者之渴;报网互动实现了“高效”资源整合,为传统报纸提供了很好借鉴……一个记者同时面对集团所拥有的至少四种传播方式——纸媒、大洋网、数字报纸、手机报;与此同时,每个广州日报的读者也可自由选择其中任意一种新闻信息产品。新媒体战略所搭建的平台使广州日报的传统强项更显强大,正所谓“一次生产、多次发送”,从而使得报业集团的新媒体比简单的新媒在内容传播上更胜一筹,更彰显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奥运预热

  全国、全球大扫描

  早在奥运会之前,广州日报已策划了“奥运中国大扫描”和“进军全球奥运城”等大型采访报道,成为前奥运两记重拳,为奥运会报道提前作了预热。

  今年年初推出“奥运中国大扫描”大型采访活动,在21天时间里,本报采访团从南方的香港到北方的沈阳,行程近万公里,转战十城市,并对香港、上海、青岛、秦皇岛、天津、沈阳、北京七个城市准备奥运会比赛的情况进行了“大扫描”,以瞬间动态新闻的报道形式,全面系统地透视这7个承办第29届奥运会比赛的中国城市的筹备情况,以及奥运为该城市带来的变化等等。

  本报与圣火采集同时正式启动“进军全球奥运城”大型采访报道,通过对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进行实地采访,反映奥运给相关城市带来的变化和影响。14名记者和2名“市民记者”兵分四路走访全球15个奥运城市,与奥运历史上最举足轻重的人物对话,此“大手笔、新思路”在国内乃至全球都引发了巨大反响。采访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奥林匹克商业之父”尤伯罗斯、巴塞罗那前市长、法国前总理等重磅人物决定了此次奥运全球大扫描的高度,成为本报奥运报道的有力前奏。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亲身感受到高端人物的个人魅力并传递给读者,比如,本报记者在西班牙采访的重量级人物是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原定20分钟的采访结果延续到一个小时;被称为“奥林匹克商业之父”的美国奥委会主席彼得·尤伯罗斯出名的低调,但却友好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80多岁的前奥组委副主席米高·盖,想到记者在加拿大人生地不熟,竟然表示到记者下榻的酒店接受采访。

  现场蹲点

  面对面采访体坛巨星

  此次奥运报道,广州日报通过前期努力,获得了20余张奥运会采访证件,是国内地方媒体证件最多的,也多于不少中央媒体,所以能够全面开花,占据更多“在现场”的优势。中国所有冲金点的场馆内,现场几乎都有本报记者蹲点,占得先机,面对面采访到运动员、教练和元首高官。

  另外,除了在北京“主战场”布下重兵,也向香港、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秦皇岛等6个奥运赛区城市派出精兵良将,记者直击现场,保证整个奥运的立体化、全方位、第一手的报道。

  报道组特别强调了现场感,几乎所有国内外明星都是面对面采访的,包括牙买加飞人博尔特、俄罗斯“撑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美国名将盖伊、独揽8枚游泳项目金牌的神奇“水怪”菲尔普斯,以及中国的冠军陈燮霞、冼东妹、仲满、殷剑、何雯娜等等体育明星,数不胜数。各界“牛人”也在本报记者的采访范围之内,比如身兼国际马术联会会长的约旦公主哈雅、香港奥委会主席霍震霆等人。

  中国女曲主教练金昶伯、女篮教练马赫等等中国军团“金牌”洋教头也欣然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法国击剑教练鲍埃尔带领仲满在男子佩剑决赛中击败法国选手,历史性地为中国队夺得金牌,他和本报记者意犹未尽地聊到很晚,直至击剑馆快要闭馆了,场馆管理人员来赶人。

  报网互动

  大腕云集北京直播室

  本报“编辑部前移”使采编、技术支持等各方面力量得到整合和优化配置,显现报社握拳出击的实力。前方编辑部还通过采访资源转移,带动了大洋网“报网直播室”这一名家访谈节目的声名鹊起,大洋网“奥运报网直播室”随着本报奥运编辑部“前移”到北京,同时又将采访场所“前移”到直播室,读者同时可以在《广州日报》上领略到嘉宾的妙评,实现了报网互动的全新报道模式。

  直播室第一时间拿到鲜活的信息,并将新闻源和新闻制作高度衔接起来,促进了整个集团的复合出版,极大地体现出新老媒体融合、优势互补的巨大效应。

  直播室充分利用了前方编辑部和北京记者站的采访资源,发挥了北京各路大腕与各界学者云集的优势。前来做客的嘉宾多达50多位名家、明星,可谓星光熠熠。

  除了重点打造了“承鹏品奥运”、“名家看奥运”及“与奥运健儿零距离”三个系列节目,还充分利用与整个编辑部在同一平台工作的优势,“就地取材”打造了《名记名编侃奥运》、《老记奥运杂谈》以及《伟胜侃奥运》等独家内容。

  比如,8月7日,本报体育新闻中心副主任宋云巍、滚动部记者史勇畅谈奥运首金夺金的热门人选;8月10日,本报总编辑助理、著名体育记者周志伟大侃奥运夺金首日的报道战略及幕后的趣事;8月11日,本报体育新闻中心主任陈伟胜精彩点评当日奥运赛事……

  这些访谈节目因为主角知名度高、话题热门,得到网友的热情追捧。仅李承鹏与黄健翔对话的节目在大洋网点击率就突破200万次。其他嘉宾们的访问量也都达到了近百万次。

  通过直播室的现场访谈,记者同时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每天不间断推出关注度高、可读性强、视角独特的报道,如《刘翔赛前三次热身一加速就看出“脚不行”》、《于丹:奥运对中国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百面韩寒:体育快乐第一》、《秦海璐:有韧劲的运动员最美》、《刘璇:“李宁练点火瘦了10多斤”》等。

  星光熠熠

  《承鹏品奥运》

  李承鹏 《足球报》著名足球评论家

  黄健翔 体坛名嘴

  高峰 著名足球运动员

  白岩松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刘璇 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

  《奥运健儿零距离》

  孙淑伟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跳水男子10米台冠军

  胡佳 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男子10米台冠军

  劳丽诗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双十米跳台冠军

  余卓成 跳水世界冠军

  何灼强 举重世界冠军

  李彤 男子110米栏亚运会冠军,曾创下亚洲纪录

  余壮辉 男子短跑亚运会冠军,多次创下亚洲纪录

  《名家看奥运》

  崔保国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贾文山 美国加州杰普曼大学传播学系教授,传播学博士

  汤敏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

  肖复兴 著名作家

  郑也夫 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余男 国际知名影视明星

  刘建宏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杨明 新华社资深体育记者

  冯玉明 中国数字报业实验室秘书长

  江涌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周孝正 著名社会学家,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韩寒 著名作家,新生代写手

  秦海璐 著名影视明星,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

  喻国明 著名媒体学者,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

  姚林 著名媒体营销传播学家,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黄为根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军事体育参谋业务教研室副主任

  邓星华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

  彭澎 广州市社科院科研处处长

  霍德明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刘江南 广州市体育局局长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