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通过什么艺术手段去表现记忆之塔所承载的精神内涵?闭幕式工作组展开了一轮又一轮头脑风暴。有人建议,从塔上放飞无数的风筝,风筝上投影北京奥运会16天来的精彩场面;有人建议,从底层开始垒数字模块,最终垒成一座塔;还有人建议,上到塔顶的人往下抛撒绿叶,绿叶上投影比赛精彩瞬间……
用陈维亚的话说,整个2007年,大家似乎都在和这个塔较劲儿,但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困难。“经过了很多探索,我们还是回到了最初的创意,通过人的攀登来表达拼搏进取的精神,这其实是最简单有效也最富于情感的一种方式。”
克服恐惧边试验边排练
观众眼里,记忆之塔上的表演者生龙活虎地上蹿下跳,回想最初训练时,他们可没这么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这座塔共分5层,距离地面有20余米,相当于8层楼高。“我当初爬上第一层时,腿就开始发抖了。而我们的表演者要在12秒钟内从底端跑上去,还要做出各种动作,难度可想而知。”陈维亚说。
怎么办?一个字——练!
承担这一表演任务的300多名演员,都是来自部队的文艺团体。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领命时,导演组只是给他们大概讲了一下这个节目的构思和意图,至于如何表现,不知道。“当时连道具都没有呢!”一切从零开始,这些小伙子,先是克服恐高心理,然后开始了漫长的试验和摸索。“一般都是,他们做出了一个什么动作,或者摆出了一个什么造型,就赶紧告诉导演组,然后再进行编排和改进。”而陈维亚也深怀谢意:“他们的摸索,确实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创意思路。”
就这样,通过导、演双方的共同创作,最终呈现出了闭幕式上这个最核心、最出彩儿的环节。“这是我们的演员近一年每天艰苦排练的结果。尽管任务很重,但他们心中都有参与奥运的喜悦。”这位负责人说出了小伙子们的心声。其实,在开幕式上小伙子们也立下了汗马功劳,《诸子百家》、《文字》、《戏曲》、《丝路》等节目,他们都有参与演出。他们每天都会记“奥运日记”,他们心里无数遍念着一句话:“祖国给我们一个舞台,我们给世界一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