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包容
加油声不只献给中国队
无论中国队是输是赢,中国观众都为运动员的表现而热烈欢呼,没有流露出任何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华盛顿邮报》
奥运会开幕前,少数西方媒体曾经猜测,受狂热民族主义驱使,中国人可能会在北京奥运会上表现出狭隘、排外的一面。而随着奥运会进程的展开,人们逐渐看到了这样的报道——德国《柏林晨邮报》说:“自从各项比赛持续进行、德国运动员也经常登上最高领奖台以来,中国展示出了越来越友好的面孔——也对我们。”这一切,都点明了中国人成熟自信的心态——包容。
守信
降污染北京天空很美
过去七年,北京不但没有使污染物增加,而且还使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联合国副秘书长阿齐姆·施泰纳
“到北京之前总是听媒体报道北京的空气污染很严重,现在看来这的确是夸大其词了,我和孩子们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带着两个孩子来看奥运会的美国波士顿市民博尔利说,他会和孩子们尽情享受在北京的时光。
空气质量,一直是国际社会对北京奥运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2001年1月,北京向国际奥委会递交申办报告时承诺,到2008年,北京将为运动员提供一个清洁的环境。事实证明,这一承诺已经出色地兑现了。“在北京有绝对的安全感。”来观看奥运会的拉尔夫是德国柏林一位警长,他说:“作为一名警察,看到如此大规模的赛事、大规模的游客、大规模的工作,各方面却仍能运行得这么良好!”
活力
现代化中国意气风发
北京的青年志愿者亲切而不卑不亢,对国家前途明显充满希望,他们让人感到青春的跃动,真是了不起啊!”——日本《产经新闻》
英国《经济学家》描述道:“当游客们降落在北京未来派风格的机场时,当他们成群结队地步入雄伟壮观的新体育场时,许多人都会屏住呼吸,惊异于中国现代化的速度之快与规模之大。”奥运志愿者最能反映出当代中国的风貌。百年前,梁启超为“老大中国”的保守和僵化痛心不已。而今,他梦想的活泼开朗、意气风发的“少年中国”正在变成现实。
自信
刘翔退赛国人表示理解
“当今中国,具有盛唐之势”。——日本《产经新闻》
刘翔退赛,亿万网民表示理解;中国金牌领先,国人呼吁“冷静看待”。“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彰显了一个大国的自信。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的心态日趋成熟、理性、从容。竞技场上的胜负固然扣人心弦,但人们已经不把体育成绩与国家荣誉简单画等号。文章称,在全球化时代,体育也已跨越国界,中国不仅大胆引进“洋教头”,更能坦然面对走出国门的“海外兵团”。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