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奥运"京奥场馆:在公益和商业间需巧妙平衡(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00:39   中国新闻网

  例如在中国并不普及的垒球等场馆,是否具备产业方面的竞争优势,目前还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而一些大学场馆及在消费旺地附近的场馆,则看起来更易实现其商业、文化、体育、休闲等各项价值。北京大学的乒乓球馆、中国农业大学的摔跤馆、北京工业大学进行羽毛球和艺术体操比赛的体育馆等,将令北京数十万大学生从中直接受益--这一点曾在大学场馆规划之时就被论证,结论是奥运会后利用率不高的概率将很小。

  尽管北京已有一个美好的蓝图成竹在胸,但“后奥运”场馆的开发和利用,迄今还未有一个可以放诸四海的路径可循。

  即使在中国本土,成功的案例也并不广泛。根据北京高校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对中国九运会、亚运会和大运会等新建和已建体育场馆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场馆存在亏损情况,收入无法与日常维修和维护持平,高昂的收费又使一般民众不愿问津。

  故此,以“鸟巢”为代表的京奥场馆的商业运营也势必将经历多重探索与考验。不过人们都期望,“奥运会结束后不是场馆沉默期的开始,而是其商业生命的真正开始”。

  而商业生命归根结底,如果没有民众的广泛参与,则很容易沦为一句空谈。在公益性和商业性之间,北京需要找到一个巧妙的平衡。北京官方也一再表示,将继续促进各类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在赛场摘金揽银之后,如果北京还能获取一枚“后奥运”场馆利用的奖牌,无疑将是对奥林匹克运动做出的另一份沉甸甸的贡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