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奥运报道“三剑客” 北京归来话奥运(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00:59   三秦都市报
,而且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芒。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与世界文明的对接交融,世界给了中国16天,中国向世界展示了5000年。增强了解,增进友谊。王战荣说,比如他们看到一些外国运动员刚到北京时,怕空气污染,戴着口罩。等下飞机后,发现北京的空气环保非常好,走时依依不舍。

  杜鹏说,在鸟巢最让他感动的是,运动员刘翔退出比赛,当时现场9万多观众不理解,当播音员宣布“中国飞人刘翔退出110米栏比赛”,全场观众不由得“啊”的一声感到非常遗憾,可当得知刘翔是因病不得不退出比赛时,全场响起掌声。对于金牌的看法,现在人们已不像过去那么狭隘。最震撼人心的是栾菊杰50岁“高龄”参赛。她出场时打着“祖国好”的牌子,让人热泪盈眶。

  刘志强说,采访北京奥运会他的感受就是现在人们看赛事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与比赛相比,他更看重赛场外的东西。过去看比赛一旦丢失了金牌,人们或无端指责或嘘声一片,可现在则是平和的接受,这就是进步,这就是飞跃。竞技体育比的是实力,包括综合实力,没有失败是不可能的,但过度看重也非好事。正因有了成功和失败的逆转,才使竞技体育充满魅力。

  自豪

  为陕西军团喝彩

  作为陕西的媒体记者,最关心的还是陕西籍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刘志强说,郭文珺打到最后一枪,他看到陕西省体育局局长站起来激动的表情,作为一个陕西人,自己同样激动同样高兴。在这之前,他采访过郭文珺和她的教练,也算是熟人了。对于郭文珺拿金牌并不惊讶,因为他知道在比赛前她下的功夫。郭文珺获得金牌,他为一个运动员高兴,也为陕西人高兴。还有秦凯,从3米跳板跳下的那一刻,大家心跳如鼓,但不能到现场,只能默默地加油、助威,当然对陕西籍其他参赛者他们也非常关注。

  未来

  残奥会再写新篇

  有收获也有遗憾,在看比赛时,赛事太多,三个人无法分身,只能挑重点观看采访,再就是到北京采访奥运太忙无法上街感受北京奥运外围的场景。杜鹏说最遗憾的是没有去奥运村,由于注册记者名额有限,不能进奥运村,留下了遗憾。但也有收获。

  对“三剑客”北京奥运之行打多少分,三位体育大侠羞涩地说“85分吧”,他们的所有努力,收获的成就在于,每天早上读者捧着散发墨香的报纸,“了解奥运近况,为北京喝彩”的那一瞬间。在本报奥运版“戴墨镜穿T恤”酷了20多天的特别报道队员刘志强,从北京回到报社后才知道不知不觉间成了“明星”,在此之前他们都是幕后英雄。

  随着残奥会的一天天临近,再有几天“三剑客”中的刘志强又要出发了,这一次是他一人孤军奋战。当记者问他心情如何?他说:“报道奥运会,我们三个人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残奥会就我一个人去,他们两个在后方协同报道,压力当然大了,但有奥运会的报道经验,我想我会完成任务的。”

  回顾在北京奥运会采访报道难忘的经历,王战荣说:“奥运会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在北京这20多天的经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杜鹏说:“儿时想当运动员想当冠军,现在当记者亲眼见证奥运记录奥运,与奥运冠军零距离接触,圆了儿时的梦,我幸福我快乐!”刘志强说:“奥运会已落下帷幕,残奥会即将开始,我将继续努力!”

  刚从北京坐火车归来的“三剑客”神采飞扬,妙语连珠,毫无倦色,我们期待他们有更好的新闻作品奉献给读者,奉献给这个美好的时代!

  本报记者 杨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