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港报:近七成北京奥运的中国冠军乃"半路出家"(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31日11:33   中国新闻网
p>  田径练基础 转项易

  虽然田径并非中国强项,但作为基础大项,却是出现最多“远亲转行”运动员的项目,不少其他项目的顶尖运动员,居然都是练习田径出身。

  究其原因,由于田径注重身体综合素质的训练,对于那些从小练习田径的运动员来说,运动基础更加扎实,转项也因此相对容易许多。

  在本届奥运会的中国金牌选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冷门冠军都来自田径场。男子佩剑冠军仲满,15岁之前从事的是田径的中长跑训练,15岁时因为身高过人又被借调到篮球队参加比赛,随即在一场市级篮球比赛中被击剑教练发现,从此走上击剑之路。女子射箭冠军张娟娟从小因为身高力量较好,被少体校教练选中去掷铁饼,其后又转练射击,最后才结缘射箭。

  定点培养一步一台阶

  虽然运动员转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少见,但相对于国外,中国却有更多独具慧眼的专业“伯乐”。与国外孩子按照兴趣自选项目的做法不同,中国对每个运动员都采用定点培养的模式,从家长把孩子们送进少体校的那一刻起,便有众多基层教练对这些孩子们进行细致的选拔,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身体条件,建议最为合适的项目。

  此外,在少体校中,不同项目之间中国教练员的交流也非常通畅。

  如果一名青少年运动员经过训练无法表现出初选项目的天赋,那么他很快会被推荐到更加适合的项目,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位中国奥运金牌选手背后,都有一大串教练员名单的原因。“伯乐”之间经过推荐、再推荐,中国运动员总会得到最好的培养,这种一步一个台阶的培养方式,终于铺就了一条高效的奥运铸金路。

  而在当前的选材过程中,身高和骨龄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姚明和刘翔的成名之路同样如此。姚明的身高“太高”影响他成为一名水球运动员,刘翔的身高“太矮”影响他成为一名跳高运动员。但是他们都能很快被推荐到更加合适的项目,更加合适的教练,而从促成他们最终的成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