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 |
新华社记者 李志勇
市区车速达到每小时43公里,地面公交速度从每小时14.5公里提高到每小时近20公里,高速公路和国道日均车流量分别下降了34.6%和25.2%,这就是奥运期间北京市的交通状况。道路交通的改善为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借奥运契机加速解决交通难题
交通和环保一直是人们对北京能否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最担心的两个方面,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让它们成为奥运之前北京最为头痛的两个问题。作为申奥时的重要承诺,北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不但没有让这两个问题影响到奥运会,而且还借助奥运的契机从根本上大大加速了这两个难题的解决。
为保证奥运期间道路交通畅通,通过借鉴国际大城市举办大型活动的做法,以及总结北京“中非论坛”和“好运北京”赛事期间的一些经验,北京市从7月20日开始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和错时上下班。
北京公交大兴分公司967路公交车司机刘师傅说,以前早高峰开车从北三环四通桥到安贞桥需要至少30分钟,现在只要15分钟就可以顺利到达。“道路没有那么堵了,车速能提高不少,乘客也不用着急等车了”。奥运会期间,北京市公共交通日运送乘客超过2000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了45%,比限行前整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同时,北京1300多家车友会也承诺奥运期间“少开一天车”,并呼吁有车市民奥运期间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为奥运期间的交通和环保贡献绵薄之力。虽然私企、外企不在错时上下班调整之列,但很多私企和外企也纷纷主动表示,为支持奥运会,他们也将对上下班时间作出相应调整。
除此之外,为保证赛事场馆周边的交通需要,北京公交、地铁等部门延长了运营时间。公交部门开通了34条到达场馆的奥运公交专线,并且还在沿线的地铁车站等地准备了大量车辆用于晚间比赛赛场后客流的接驳疏散。
公交优先显“威力”
8月8日晚,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后,奥林匹克中心区包括贵宾在内的16万观众在75分钟内疏散完毕,并保持了良好的秩序,比原计划的90分钟缩短了15分钟,其中贵宾疏散只用了27分钟。北京公交、地铁、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