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两头”擎起文明新天地——— 长清区开展提升市民素质活动纪实近日,在江苏南通打工的赵建国回到家乡长清,发现过去街道上脏、乱、差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天蓝、地绿、街净、路畅、水清、城美”的魅力新城区。这是长清区委、区政府开展的以“抓两头带中间”为主要形式的“提升市民素质,建设文明长清”活动带来的变化。
“转型”吹响素质教育号角
2001年长清撤县设区后,随着大学科技园和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大批农民搬迁到城区,一夜之间变为市民,身份虽然变化,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却难以一下改变过来。而在老城区,部分市民不遵守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的现象仍然存在,谈话不文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共设施等问题都反映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提高素质首先离不开教育,而教育又如何下手呢?这是当时摆在长清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中青年人在家时间有限,教育不易展开,中小学生有充足的教育时间和教育资源,老干部、老教师、老工人闲暇时间多,动员他们在加强修养的同时承担起教育市民,提高全社会文明素质的重担,或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今年年初,长清区委领导郑重提出了“抓两头(老人和中小学生)带中间(中年人)”的战略,吹响了“提高文明素质,建设文明长清”主题教育活动的号角。
文明教育渗透课堂内外
“你拍一,我拍一,讲文明、懂礼仪,你拍二,我拍二,同学间互关爱……”这首文明礼仪拍手歌如今正在长清各个中小学广为传唱。全区各中小学校都把文明习惯、文明素养的养成和教育摆上学生德育教育的首要位置,实现了文明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入每个学生家庭和日常生活。
长清区乐天小学是一所面向大学科技园失地农民子女的区直小学,他们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每班每周增设一节礼仪美育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班主任老师也把文明儿歌、童谣及“三字经”、“千字文”、“道德经”当做语文知识和品德教育内容来讲授。学校通过各种形式,搞好学生与家长的互动,并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和规范学生在家庭中的言行来影响家长。每天下午5点以后,学校所有的运动场地都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还编排了涉及文明礼仪等内容的歌舞、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向社区群众演出。老百姓在这里娱乐、健身的同时,感受着校园文明的熏陶。
“银发”说唱升华文明教育
在长清城区常年活动着一支由老干部、老职工、老教师组成的老年志愿团,现在已经发展到500多人。队伍中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52岁。他们组织了文艺宣传队和威风锣鼓队,自编自演了小品《长清亮丽了》、数来宝《十无、六规俺做到》等25个文艺节目,固定在清怡园、老年公园、清河街等8处地点进行义务演出,宣传文明礼仪、八荣八耻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知识。他们还积极参与每月10日、20日的“文明行路推进日”活动。每到活动日,他们就走上街头,义务巡逻,一边发放《文明市民手册》,一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