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女排“王朝”不复 后奥运时代或遭更大低潮(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02日14:02   中国新闻网
张纸条,递给一旁的杨玛俐:冯坤哭了。与冯坤很熟悉的杨玛俐压根没信。比赛失利后,张萍的第一句话就是:杨老师,冯坤真哭了。此时,杨玛俐仍有些将信将疑:冯坤的腿伤加剧了。

  很快,接受央视现场火线采访的中国女排主帅陈忠和表示:冯坤第四局就哭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全队。

  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冯坤的膝伤,在上届奥运会结束之后愈发严重,为2008年东道主夺金战略考虑,队内采取保守治疗。但在2006年世锦赛失利之后,冯坤的腿伤已经无法坚持,才于2007年初飞赴美国手术——知情人士说,如果2004年就进行手术,等于多出了两年的恢复调整时间。而后来在万不得已手术之后,再强求年届30的冯坤恢复到以往水平,已强人所难。

  本届奥运会期间,中国女排队长的膝伤复发,不得不在奥运村内进行治疗。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的医疗小组多名医生未能随行,治疗效果不佳,冯坤膝伤之重——据说,在比赛中的跃起,有时要承受锥心之痛。

  铜牌争夺战中,冯坤的膝伤让她丧失了大范围移动能力,进而只能将球过渡给王一梅强攻。

  但一味强攻,不仅拖慢了中国队的进攻速度,让己方快速灵活的优势无从发挥,同时因为进攻点单一,也让对手的网上优势得以充分施展。

  赵蕊蕊:两度骨折 不复当年勇

  到了2008年,根据杨玛俐的统计,陈忠和时代的5名元老(陈2001年上任以来始终在队的队员)冯坤、赵蕊蕊、周苏红、杨昊、刘亚男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28岁。

  作为跟随主帅的功臣,陈忠和选择了对这5人不离不弃。2004年曾经有人劝他,靠老将包打天下很危险,但陈忠和没有听,他的理由是:这5个人的技术和经验均在顶尖行列,如果身体条件允许,4年之后还可以无敌于天下。

  因此,陈忠和没有放弃两度骨折重伤的赵蕊蕊。业内人士说,重新培养一个得力的副攻,4年的时间足够。把宝押在赵蕊蕊身上,赌的成分大了些。

  2006年世锦赛的失利,陈忠和压力变大,他对冯坤和赵蕊蕊的“通牒”是:2008年1月1日之前必须归队训练。换言之,过期不候。

  赵蕊蕊恢复训练之后,状态上得很快。今年2、3月间的一系列比赛表现极度抢眼,原本前排替补的身份也有所变化。到了3月下旬,杨玛俐去看中国女排训练,陈忠和颇为兴奋地指着在训练场上扣球的赵蕊蕊说:你看她状态真是好极了,她就是主力!

  6月女排大奖赛之初,赵蕊蕊状态依旧出色,更坚定了陈忠和的信心。可在大奖赛后期,赵蕊蕊的状态开始回落。按照辽宁女排俱乐部总经理岳金库的说法,这可能是教练和队员调整不佳之故,状态出得太早。另一种分析是,重伤初愈的赵蕊蕊,终究还是难以完整地坚持下来。

  不管哪种说法更接近事实,人们在本届奥运会上看到的,是一个平常的、经常被主帅换下的赵蕊蕊。

  发球全面退步 王者气质不再

  中国女排的力不从心,早在2006年世锦赛上全面爆发。顶着二连冠头衔的中国女排仅仅位列第五,主力刘亚男私下对洪钢说,我真顶不住了。

  当时,刘亚男的年龄是26岁。26岁的女运动员已是走下坡的年龄。更何况,欧美列强已普遍将副攻身高提升至1米90以上,身高1米86且弹跳不及对手的刘亚男开始在网上处于绝对下风。

  “在一传、衔接和快攻这个环节上,少了刘亚男这样的好手;发球方面,中国女排较之4年前全面退步;至于拿下关键分的王者气质,更是已经落在对手之后”。洪钢说。

  在他和辽宁女排俱乐部总经理岳金库看来,刘亚男的淡出,对中国女排的影响可以用“伤筋动骨”来形容。战术体系中,缺少了刘亚男的串联,周苏红独木难支。

  2003年至2004年间,洪钢解说了多场中国女排比赛。他发现,当时的中国女排发球,几乎个个极具威力,破坏对手一传不是难事。到了2008年,周苏红的大力跳发变成了“跳飘”,冯坤的“跳飘”变成了“上手飘”,发球威胁大的杨昊已经沦为替补。

  不仅于此。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打俄罗斯之时,中国女排前3局大比分1:2落后,第四局又以21:23落后。俄罗斯队只要再取两分,就可以摘走金牌,但女排姑娘绝地反击,最终反败为胜。世易时移,北京奥运会上,女排姑娘们对古巴连续7个赛点无法拿下,之前的大奖赛总是打满5局却总是2:3失利。

  外界有人推测女排姑娘有了自满情绪,业界却知道,这是力不从心之故。

  一直到2006年世锦赛失利之后,陈忠和还对在回程机场宽慰他的洪钢说:我对2008有信心。两年之后,洪钢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他的这句话,不是对记者身份的我说的,而是对熟人身份的我说的,因此,是实话。而信心,就是指金牌。中国女排,向来是以金牌为目标的。

  中国女排发展之困

  到了北京奥运会前,陈忠和对洪钢坦言:08之后,我们就难了——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与陈忠和之间的协议,执教到北京奥运会为止。洪钢判断,陈已经很难留任。协议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中国女排已经进入新老交替的新时期,由于东道主夺金的压力,陈忠和并未给后人留下乘凉的班底。

  竞技此消彼长。在中国女排步入低谷之时,欧美列强却全面走出新老交替的阵痛期,而欧洲各国联赛和欧洲冠军联赛的开展,更是令两者的差距呈扩大之势。

  2001年,杨玛俐去意大利观摩欧洲男排冠军联赛。当她看到A队首发中有两名意大利队员、两名俄罗斯队员、两名古巴队员,B队首发中有3名意大利队员、两名荷兰队员、1名俄罗斯队员之时,忍不住发出赞叹:个个都是世界顶尖水平!那场球,看得杨玛俐激动不已。上场队员的发球个个超过时速100公里,而在同时期的国内,整个联赛只有过一次这样的纪录。返京之后,杨玛俐对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徐利建议:你一定要去看看!

  不仅男排如此,近几年来,欧洲排球联赛还囊括了欧美的顶尖女排选手。两年前,杨玛俐再赴欧洲观摩,女排顶尖选手长达一个赛季的高水平对冲,也是国内联赛无法提供的。她的感觉是:国门之外,排球运动正呈水涨船高之势。

  反观国内,女排联赛的16支队伍鲜有强队,甚至还有大学生队“凑数”。年届70的岳金库曾经率领辽宁女排获得国内比赛五连冠,据他介绍,在三大球最为强大的辽宁,原先14个市的体校均有女排建制,但如今只剩下了大连、鞍山和沈阳。至于其他省份,金字塔基就更为残缺,有些省份,甚至连二队都没有。

  今年年初,杨玛俐帮助辽宁女排主攻手楚金玲联系了转会海外事宜,岳金库已点头,最后却卡在了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那里——在明年全运会夺金和争取赞助的压力下,各地体育局长和俱乐部老板,都轻易不肯放人,已成为普遍的现象。

  残酷的现实,让洪钢等“激进体育记者”(中国排球协会人士语)在不同场合疾呼,尽快理顺竞赛管理体制,扩大金字塔基和职业俱乐部自主权,让国内联赛与西方联赛尽快接轨。

  为此,徐利曾专门找洪钢做过一次私下的交流。徐利的意见是:坐在我这个位置上,怎能不顾国家队,只去抓普及?如果没有国家队带动,谁会往排球这个项目投资?因此,我只能“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市长”。岳金库对此也表示为难,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帅说:现在的父母,哪里肯把自己的独生子女送来学排球?甚至一些西方的父母,在子女来华排球夏令营受训期间,还电话问及是否伤到了手。

  两难之下,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曾经召开会讨论未来中国排球的发展,究竟采取“金字塔模式”(大众模式)还是“直升机模式”(小众模式)。尽管当时未有定论,但在后来的《2001年~2008年排球运动发展规划》中,实际上采取了“直升机模式”。国家青年队和国家少年队的力量获得空前加强,为一队提供类似体操队和跳水队的顶尖后备力量。

  这一模式,在2008年夏季,吞下了盛极而衰的苦果。 ★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