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 |
□徐林胤在北京奥运会沙排比赛现场
每一个在赛场上拼搏,最后却没有收获奖牌的选手,他们除了运气差一些,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同样令人尊敬
□晨报记者 黄 嫣
记者手记
与上海《劳动报》记者武强(本名徐共青)约定采访他的儿子——中国沙滩排球运动员徐林胤,是奥运会开幕前就说好的。但是随着奥运会开幕,采访日期被一拖再拖,直到8月16日徐林胤/吴鹏根这对中国组合败给德国选手,无缘八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忍打扰这对经历太多波折的父子,直到最近,才拨通了武强的电话。
作为父亲,武强一开始很平静地说着谢谢,但慢慢地声调哽咽了起来,这个身高1.90米、年近半百的男人在电话那头失声痛哭。他说:“如果不是为了奥运会,儿子现在应该在复旦念大三了;如果不是为了奥运会,儿子应该带个女朋友回来了。我对不起孩子,这辈子都亏欠他一个七年,最好的七年。 ”之后十分钟,武强还是无法平复心情,几乎不能完整说出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再继续采访,于是提议网上聊聊。
在网上,武强传给我两封家信以及与儿子的MSN聊天记录,这些对话让远离残酷竞技体育世界的我们意识到:每一个在赛场上拼搏,最后却没有收获奖牌的选手,他们除了运气差一些,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同样令人尊敬。
为了七年前的决定,父亲感觉愧疚
把时间退回7年前,武强说,七年前的决定让他感觉愧疚,孩子现在的路,都因为七年前他的仓促决定而彻底改变。
2001年中考,徐林胤以488分的成绩考上了复旦中学,并且没靠体育加分,全家都为儿子感到骄傲。2001年秋天,体育总局一纸文书,把孩子召去了国家队。武强是搞体育出身的,知道国家队的重要性,二话不说就给儿子整理了行李,去昆明海埂基地报到。此后,武强随着徐林胤的比赛到处跑,国内赛事他一定到现场,国外比赛没法去,他就保持着一天给儿子写一封信的习惯,督促他训练的同时不要放松文化课。2004年,徐林胤考上了复旦大学。从此,徐林胤每年都要向队里请两次假回复旦参加考试,至今已坚持了三年。
同时,这三年徐林胤的竞赛成绩也一个劲地往上蹿。2008年7月,也就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个月的关键点,徐林胤和吴鹏根组合在莫斯科拿到了亚军。这是他第五次晋级决赛,第五次拿到亚军。武强说,自己当时的感情很复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