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对于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积极变化,《北京娱乐信报》体育记者李昊体会可能更深。李昊的老家是山东临沂,9年前他从家乡来到北京工作。聊起“奥运效应”,李昊有自己的深切感受,“1999年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北京的空气很不好,天经常是灰蒙蒙的,每年到了春天,还经常有沙尘天气。另外,北京拥堵的交通也让我觉得生活很不方便。自从北京申奥成功之后,这一切有了改变。从2006年开始,北京的空气质量明显有所好转。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下大决心关闭了一批污染企业,下大气力搞绿化。从去年开始,北京的天逐渐蓝了起来。最近这些日子,北京每天都是蓝天白云,温度也不高,让人感觉特别清爽。在交通方面,我感觉变化也很大。为了迎接奥运,这几年北京新建了不少地铁。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北京只有三条地铁线,现在已经增加到了8条,还建成了最高时速达350公里的京津城铁。奥运期间北京实行机动车每天分单双号上路,这让北京的地面交通更加顺畅。”谈到奥运会对北京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李昊也持积极态度,“奥运赛场上‘京骂’没有了,普通市民参与奥运的热情很高。自从去年1月北京市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以来,我发现北京人的乘车秩序明显好转。要问我现在的愿望,我希望这种‘奥运效应’能够在北京持续下去。”
济南该抓住全运机遇
有专家总结,奥运会给北京发展带来了“五个显著提升”:显著提升北京产业结构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北京城市建设和管理能力,显著提升北京生态文明建设,显著提升北京百姓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北京国际化水平。那么济南和山东是否能抓住全运机遇,提升自己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呢?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认为,全运会对济南和山东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山东全运会和以往有一个很大不同,那就是这一届在北京奥运会之后举行。看完了在自己国家举行的高水平奥运会,再看在山东举行的全运会,也许不少人会出现‘审美疲劳’,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和奥运会进行比较,这是一个不利因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国人对体育的热情,这对办好明年的全运会也是个推动力。毫无疑问,全运会对济南、对山东都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下转A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