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 |
奥运会运动员、教练和省体育局领导在机场合影
N本报记者 袁文通 高敏石磊磊/文 王浩志/图
三金两铜,这个成绩创造了闽军在奥运会上获得的最好成绩。当闽军的教练、运动员昨天齐聚福州的时候,他们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好好放松一下,然后用更足的干劲准备下一个奥运周期。
过去的四年,福建体育人为了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留下辉煌,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很多人都是长期和家庭分离,有的是带伤作战,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在北京的成功之后,福建体育人开始了新的征程,在庆功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期待未来。福建省体育局相关领导表示,2009年的全运会,闽军已经完成了1/3的目标;2012年,2008年的小将将成为伦敦奥运会的生力军……
邱应龙详解“龙岩现象”
“龙岩现象”,这个名词成为本年度福建体育圈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北京奥运会上,龙岩市诞生了3个奥运冠军,一个奥运冠军相当于省运会的17枚金牌,也就是说,在2010年的省运会上,龙岩代表团已经入账51枚金牌。昨日,在西湖宾馆,记者见到了龙岩体育局局长邱应龙,从去年4月开始,邱应龙就到北京负责龙岩运动员的后勤工作,17个月仅回家和妻子小聚两天,到福州后,他向记者解释了“龙岩现象”。
龙岩现象始于1998年
“龙岩现象这个提法没有错,只不过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1998年的泉州省运会上。当时有人说我们的运动员跑得最快、蹦得最高、举得最重,的确我们在短跑、蹦床和举重三个优势项目上的成绩很突出。”邱应龙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表示自己要在10年内看到龙岩培养出一个世界冠军,当时龙岩也的确面临着不少困难,用了10年时间,邱应龙的这个目标实现了。2006年的省运会在龙岩成功举办,邱应龙给了媒体两个名词“借船出海”、“借鸡生蛋”,这位精打细算的局长告诉在场的记者:“不久的将来,闽西子弟将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生力军。”
四大因素成就现象
说到北京奥运会上的“龙岩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