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本报记者 李夫杰 实习生 孙舒
北京奥运会之后的第一个全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就是2009年在济南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简称“十一运”),而2009年又恰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一运就有了特别的意义。1988年,济南曾举办过首届全国城运会,21年后的2009年,济南将再一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北京奥运会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北京人和全国观众的热情参与和支持,面对2009年的全运会,我们不禁要问:当全运会的东道主,济南人准备好了吗?
奥运会成功
离不开百姓参与
毫无疑问,北京奥运会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给全世界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而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和中国人(尤其是北京人)的强烈的东道主意识是分不开的。
北京奥运会一共组织了147万志愿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他们分布在赛场内外和城市的大街小巷,营造了浓厚的奥运氛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全国观众争抢奥运门票的场景让不少外国记者感到震惊。奥运会开幕后,每一个赛场的上座率都非常高,热情而又理智的中国观众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在赛场上成熟、文明的表现也让人看到了中国的进步。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大三学生王盛家在济南,北京奥运会期间他作为一名志愿者在首都国际机场担任礼宾。昨天下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感觉北京奥运会非常成功,把最美好的一面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在北京上学的这几年感觉这个城市一年一个样,发展迅速,举办奥运会使北京变得更大气了,整个城市环境和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前北京人经常会抱怨北京的环境、交通不好,但现在北京人对自己的城市明显比以前要满意。筹备和举行奥运会的日子里,全体北京人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可以说每个人都愿意为奥运出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东道主,他们也知道奥运会给北京带来了什么。”
关注全运会
济南人开始行动
北京奥运会点燃了国人对体育的热情,不少济南人也因此开始关注2009年在自己家门口举行的全运会。
62岁的李爱萍老人是首届十佳泉城义工、2007年度济南十大杰出志愿者,她说自己在家全程看完了奥运会,“作为一名泉城义工,我对这届奥运会上志愿者的表现印象深刻,他们都很棒。奥运会圆满结束了,接下来该全运会登场了。我很久以前就想为全运会做点事,自从‘迎和谐全运会,做文明济南人’活动开展以来,每名泉城义工都很努力,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要先做好自己的事,再去带动身边的人,这样影响就会越来越大。我曾经是一名大夫,在2009年的全运会上,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希望能成为一名全运会志愿者。尽管我年纪有点大了,但不管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会尽力做到最好。下一步泉城义工会组织一系列和全运会有关的活动,我会与其他人一起,为全运会的成功举办一直努力下去。”
记者晚上下了夜班,与出租车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