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坐式排球队员讲述“坐着的梦想”(2)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02:08   新闻晨报
坐式排球队员讲述“坐着的梦想”(2)

冠军做了点贡献吧。”仝徼轻描淡写地说。女队教练张俊也对男队的积极配合评价颇高,“男队员从力量、移动到技术都比女队强,如果我们能跟得上他们的节奏,那跟欧美强队打,就没什么问题了。”

  北京残奥会让中国男队有了参加世界最高水平较量的机会,而在家门口作战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被关注的感觉,“这个体育馆气氛特别好,观众非常棒,尽管我们一直落后,但他们的鼓掌和加油声始终没有停止过,这给了我们打好比赛的勇气。”而在仝徼看来,这种关注也有助于这项运动的推广,“希望有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尤其是坐式排球这项运动。首先排球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特别具有欣赏性的运动;而且参与这项运动的门槛比较低,基本上所有的残疾人朋友都能参与;再有隔着网打,没有身体接触,很安全。”

  34岁了,打了十几年球,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至今仍然独身的仝徼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赛场上,“首先肯定是坚持下去,这项运动其实对年龄要求不高,像波黑队,他们有三、四个40多岁的队员还在坚持比赛,我为什么不能打下去?”而训练和比赛之余,仝徼也瞄准了教练席,“接下来会把重心放在培养小队员上,中国的坐排才到第二代,接下来的路还很远。”问他有没有信心做国家队的教练,仝徼毫不犹豫,“当然想了,不过那可是很远的事情。”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能看到仝徼带中国坐排队出现在残奥会的赛场上了。

  钟海虹:先生最支持我的事业

  公认的夺冠最大热门中国女队中,同样有4名队员来自上海,她们都是上届雅典残奥会夺冠的功臣。作为上届的自由人,上海队员钟海虹这一次打起了主攻。赛后在全场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的欢乐声中,中国队员走出赛场,在混合区,记者拦住了身披5号球衣的钟海虹。

  钟海虹走上坐排之路纯属偶然,1999年上海备战全国残运会时组队,卢湾残联推荐了当时21岁的钟海虹,就这样,从市队进入了国家队,钟海虹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有点不现实。“要知道我在那之前从没有过参加体育锻炼的经历,我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从小学、初中一直到高中体育都是免修。”就是这样,她还是一路顺风顺水打到了国家队,只用了不到5年,在2004年她就站到了残奥会的最高领奖台上。而为了坐排,钟海虹也放弃了最初外企财务的工作,现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工作工作,这样才不至于太影响平时的集训。

  在赛场和训练场上坚持了9年,苦不苦?“当然苦啊,主要是心理上,有时真的不想打下去了。”而作为残疾人,她们还有健全人难以想像的肢体之痛,“我到现在已经动了三次手术了,看不出来吧。”

  是什么让她一直坚持到了现在?30岁的钟海虹透露,自己现在有个幸福的家庭,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我们的认识,跟坐排还有点关系,”钟海虹笑着说,但细节却怎么也不肯透露了,“他现在非常支持我打坐排,这是让我最感到欣慰的地方。他12号赶到北京,来看我们的比赛。”钟海虹不经意间也透露了中国队的目标,“15号的决赛他也会来。”

  这次残奥会在北京举行,现场的气氛也是让钟海虹感动不已,“我们从来没在这么好的赛场氛围下打球,大家都非常轻松,很容易发挥出自己的状态。”跟仝徼一样,提到乐融融教练的时候,她也忍不住了,“到现在我还是不敢相信,一想到我就忍不住。我可以说是乐教练一手带起来的。”

  身有残疾,但他们心怀斗志,比赛中一首现场音乐“隐形的翅膀”,可谓是这群不仅在赛场上拼搏,也要跟病魔搏斗的斗士们的最好写照,“带我飞,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希望她们能圆梦,在北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