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残疾人运动以及赛事,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一位来自东莞农村的残疾青年告诉我:“我曾经怨社会不够尊重我们,怨政府不够照顾我们,怨自己不由自主地成了废人。后来参加了残疾人体育运动,才明白通过努力奋斗,我也可以发挥潜能,实现理想。我以几枚国际大赛金牌,为国争光,也为自己争气。我觉得,我现在的见识和成就不亚于许多健全人。”
我们明白,残疾运动员流汗流泪流血一定很多很多,但健全运动员不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吗?当奥运会上一位运动员11次因伤倒地又奋起时,人们都表示出感动和振奋;那残疾运动员拄着拐杖、摇着轮椅前行时,我们为什么不能抱以同样态度,为他们高声地鼓劲,而是要消极地叹息呢?
国际残奥会主席在开幕式上说过一句话:“在这12天的赛事中,你会发现那些原本以为的差别并非那么明显。”所以说,我们应当以公平的眼光去看残奥会,就会发现在奥运会上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轮椅击剑和网球赛者原来那么矫健,肢残人跳高和跳远原来也可以那么轻巧。我们自己如果上去,一定不是他们的对手。这样一来,对他们的同情就应该化为敬佩。
残奥会也在提醒社会,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残疾人追求梦想,追求公平做出努力。正如,盲人已经能通过特殊电脑“看”新闻、查资料,那还有什么障碍不能跨越呢?林亚茗
粤将李汉华夺得铜牌
本报北京电(特派记者/李文龙)“李汉华加油!李汉华加油!”昨天的国家游泳馆“水立方”迎来了残奥会S3级男子100米自由泳的决赛。水立方看台上一群穿着运动服的观众在忘情地为李汉华加油,他们都是中国代表团中的广东籍教练员和运动员。场边的教练队友全力助阵,但李汉华在比赛中始终落后于队友杜剑平和乌克兰选手。最终,在这个项目上实力不俗的李汉华以1分44秒22获得铜牌。
“他已经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了,我对这个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随同李汉华同时上调国家队的游泳队教练刘志斌告诉记者,其实杜剑平和乌克兰选手维诺格拉杰齐的整体水平都比李汉华要高出不少。刘志斌告诉记者,目前李汉华的心态平稳,准备迎战下一场比赛。接下来的比赛中,李汉华还将参加同级别的50米自由泳和200米自由泳比赛。
“盲斗士”摔出第二金
郭华平“左倾”有门道
北京2008年残奥会盲人柔道女子48公斤级金牌得主郭华平是一位容易紧张的姑娘。4年前,22岁的郭华平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因为紧张,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最终获得了第五名。转眼之间到了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举行,郭华平还是很紧张。
在决赛中,当裁判判定郭华平以一本获胜的时候,全盲的她没有马上反应过来。直到教练开始欢呼,她才意识到自己创造了奇迹,开始又蹦又跳,并且洒下了热泪。
“我完全看不见,而对手能看见一些,所以觉得非常辛苦,不过这些都是值得的,”郭华平不善言辞,她的话都很实在。
郭华平的教练柴玉林告诉记者,她在平常的训练中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因为完全看不见,她在训练中有时一下摔不好就撞到墙上,还有时候头会撞到别人身上。
在决赛中,现场的观众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只要郭华平和对手开始比赛,两人就一个劲地往场边靠,而且总是一个方向。赛后,郭华平透露,这是自己的战术,因为她习惯用左手完成主要的技术动作,所以尽量把对手往左拖。
在随后进行的女子柔道52公斤级的决赛里,中国选手崔娜战胜法国选手,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面金牌。李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