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有观众感叹,看他们的比赛“太震撼了,能让你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一种非比寻常的力量和震撼”,“这里所有的运动员都是明星,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这种感动的美丽”!
很多家长还带着孩子来看比赛,就是想让孩子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会坚韧,学会勇敢,学会理解。
北京,无障碍之城,爱心之城
7日,北京残奥会轮椅篮球比赛中,瑞典队在比赛结束时打出了“你好,北京!”、“谢谢!中国!”的标语;而在6日晚的开幕式上,德国选手入场时展示在国旗上用中文书写着“北京,你好”四个大字。
来自全球的残疾人运动员感谢北京,感谢中国,提供了如此高规格、人性化的比赛场馆、残奥村、志愿者服务及其背后的无障碍的北京城。
七年间,北京奥组委为实现“两个奥运,同时筹办,同样精彩”的承诺付出了心血。开幕前夕,北京残奥会各竞赛场馆及残奥村等非竞赛场馆无障碍设施全部达标。场馆内的标志、景观及功能用房、体育器材与辅助器材等设施设备顺利完成从奥运会到残奥会的转换。重点景区、宾馆、饭店、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都实现了通行无障碍。
随着北京残奥会的开幕,还有越来越多的北京市民自发来到城市志愿者服务站点,主动为北京残奥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