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常人也许很难想象她们训练的艰苦,每天的训练时间一点也不比男队短,拉练体能的负荷量也和男队差不多。比如每天都要练习的投篮基本功,“每天至少要投1000次篮,刚开始挺不适应的,后来慢慢适应了,发现对自己的自理生活能力也有提高。”如陈大梅这般努力的付出,中国女子轮椅篮球队出色的发挥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的第一场比赛没有转播,后面的比赛应该都有转播,希望爸爸妈妈能在家里看到我们精彩的表现。”陈大梅的期望让记者鼻子一酸,不知道在云南昭通的某个农家小院里,大梅的父母是否也会同样执著地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北京残奥会的比赛。
热心肠的“队医”高阿姨
一支年轻队伍的奋勇拼搏自然离不开医疗服务的保障,来自北京市友谊医院的高青就是队员们亲切的“队医”高阿姨。“我们从去年好运北京测试赛就认识了,当时由于没有固定的队医,主教练就让我照顾大家。看着这群开朗的女孩子,我们很快就熟了,现在每次见面她们都叫我高阿姨。”笑呵呵的高阿姨现在正作为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服务于国家体育馆。“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开朗和自信。我和她们一样,都在这里享受比赛,享受残奥会。”
其实,参加北京残奥会的很多队伍都没有专门的队医,而正是像高阿姨这样的医疗服务志愿者,在运动员和北京残奥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