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马麟输球伤心不语
6岁那年,马麟突发奇想去旅顺动物园喂熊,就这样被熊叼去了右臂。 “他平时老爱摸熊,以前一直没事儿,就那天……”马麟的母亲当时正在家做饭,得到消息赶到医院,儿子已是血肉模糊。就这样,一个很有天赋的 “小理查德·克莱德曼”不得不离开了钢琴,父母两度卖了房子,送他去学练乒乓球。
因为和奥运会男单冠军马琳名字同音,19岁的马麟一直颇受关注。他的天赋也相当了得:从7岁半打乒乓球以来,马麟一直和健全人打比赛,12岁时他就在黑龙江省健全人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夺得亚军。那一年,他还打赢了他在地方体校的教练,那位健全的教练惊讶不已:“这孩子太神了,我没法儿再教了。”但即便如此,马麟还是被分配去当女队的陪练——这还是得益于残联的特殊照顾。他想去健全人奥运会比赛的愿望,更是一直未得实现。
残奥会男单决赛输给了葛杨,马麟的泪珠挂在睫毛上,闷着头一声不响。从小到大,他拿过30来块金牌,每一块的来历他都数得出。缺了北京残奥会男单这枚最重的,他心里不舒服。其实4年前的葛杨也是19岁,也是这样雄心勃勃又功败垂成,“你还年轻,还有伦敦残奥会呢。”听到这句,马麟点了点头,离开了球场。当然,稍后进行的男团比赛,他挂上金牌还是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