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残奥会的月饼故事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13日07:36   南方日报

  本报北京电(特派记者/李文龙)“味道挺好的,做法也很特别。真的,我想家了。”摩尔多瓦女子举重运动员拉莉莎·马里嫩科夫一边大嚼着枣泥馅月饼,一边对记者说。中秋节即将来临,北京残奥会的节日气氛更浓了。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而言,北京残奥会不仅是竞技之旅,友谊之旅,更是爱心之旅,文化之旅。

  美味广式月饼受赞

  从北京前往香港视察残奥会马术比赛完毕后,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前天乘坐飞机从香港返回北京。在飞机上迎接他的除了热情的乘务人员,还有美味的广式月饼。

  乘务长一边把月饼切成几瓣,一边介绍中华民族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传统的由来。品味香茗,吃着月饼,克雷文对美味的广式月饼赞不绝口。

  月饼化身中国符号

  记者走访残奥村发现,残奥村里的中秋气氛日渐浓厚。这里国际区的咖啡厅已经开始销售月饼。味道独特的月饼不仅颇受中国运动员们的喜爱,更吸引了不少外国运动员来尝鲜。

  残奥村国际区域的咖啡厅里,柜台上摆放的各种甜品中又多了一样包装小巧的新成员:小月饼。据餐厅服务员说,这些月饼甜品是前两天刚上市的,“这是我们特意为中秋节准备的,让运动员也尝尝咱们的特色食品。”记者花了不少力气向马里嫩科夫解释月饼代表的“团圆”意义,她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我回国的时候一定要买一些给家里人尝尝。”

  小小的月饼身后其实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在北京残奥会开幕后的几天,地铁奥运支线奥林匹克公园站出口处一直是外国运动员最喜欢拍照留念集中的区域之一,因为这里有着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鼓”建筑造型。现在,“中国鼓”和月饼都已经成为残奥村中最流行的“中国符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