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昨天,随着来自广东肇庆的运动员覃小俊将残奥会乒乓球男子团体M6-8项目金牌收入囊中,广东入选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的28名健儿的比赛已经全部结束。本届残奥会,广东选手不单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而且喜获大丰收。6名广东籍运动员在4个项目上夺得了金牌,此外广东运动员还夺得了4枚银牌、4枚铜牌,第四名3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3个、第七名1个和第八名3个的好成绩,为中国代表团作出了贡献。
谈到广东籍选手在残奥会上的表现,一直在北京“坐镇”的省残联副理事长谢禧乐连续用了好几个“非常好”来形容。谢禧乐说,无论从参赛人数和夺得奖牌数量而言,广东籍运动员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雅典残奥会上,代表中国参赛的广东籍运动员只有7人,最终的成绩是3枚银牌。北京残奥会,代表中国参赛的广东籍运动员数量大幅提高到了27人,金牌数更是从上届的“零”到本届的4项6人次夺得金牌。而且,广东运动员夺得的金牌的“含金量”也是十足的,萧彦红、符洪芝在女团比赛中取得的射箭金牌,是中国队的首枚女团射箭金牌。而周杨静/单子龙的赛艇金牌,更是从欧美诸强中夺过的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通过参与残奥会,广东运动员、教练员也见识了各个体育项目的世界水平,在实战中积累下了宝贵的经验。就在记者联系上谢禧乐之前,他还在驻地和广东籍的教练员交流探讨。许多教练员兴奋地表示,通过参加残奥会,自己已经对世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很有信心做好以后的工作。目前,省残联正在着眼于开展更多适合广东残疾人运动员的体育项目,为2010年亚残运会和2012年伦敦残奥会做准备。谢禧乐说,“残奥会为广东的残疾人运动员提供了平台,切实地展示了他们的才能,我们对以后广东的残疾人体育事业乃至整个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希望能够通过细致工作,力求残疾人和健全人体育的同步发展,以及残疾人事业与广东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发展。”
特派记者李文龙本报北京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