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张传发
您现在都78岁了,想过退休吗?还有没有什么梦想?袁隆平:我是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板、30岁的心态,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不想退休,要一直做下去,如果可能,到100岁了我还想在田里。现在我仍有梦想,那就是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实验田亩产1000公斤。另外就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目前,全世界已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和引种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全世界的水稻种植面积22亿亩,即1.5亿公顷,但是,平均单产每亩只有250公斤。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150万公倾,占1%,如果推广到1500万公倾,每公顷年增产2吨,总共可增产3000万吨,则可多养活7000万人口。(9月18日《生活新报》)
“年龄”与“心态”,有时候“成正比”,有时候却“成反比”,因人而异。
人老老在脸上——皱纹越来越多;人老老在顶上——华发越来越多......从“年龄”的角度来说,随着岁月的流淌,人们会越来越老,此乃自然规律使然。
不过,“心态”就不一样了。有的人年龄并不很大,嘴上却常唠叨,“唉!我们已经老了”;许多事,该想的不敢去想了,该干的不愿去干了,人为地将自己“打入另册”——这叫“成正比”。
怎样才能“成反比”呢?我的理解,必须具备两个“起码条件”。
“条件之一”,要有一副健康的身板。首先,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不酗酒,同时,像袁老那样,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另外,有条件的,定期体检,“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可见,“有一副健康的身板”,是心态年轻的“物质条件”。
“条件之二”,要老有所为。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他们的生命中没有“退休”的概念,活到老,干到老,就像袁老这样,他虽早已进入“古稀之年”,却“志在千里”。当然,对于更多的人来说,你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必须退休。但工作退休,你的思想不能“退休”;或养养花,或带带孙子,或去学门艺术,或当一名志愿者,总而言之,应尽可能地找个自己喜爱的“事业”,且还要有远大的目标。这样,你觉得还有很多事要干,你觉得每天有干不完的事,那你的心态就一定会“穷且益坚,老当益壮”。
“春兰秋菊,皆一时之秀”。“年龄”,掌握在老天爷手里,“心态”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一个人,虽进入暮年,但只要心态年轻,且心怀梦想,“老”字就不敢向你靠近。在这一点上,我们都得向袁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