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要金牌,更要工作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20日02:40   海峡都市报
要金牌,更要工作

  

  侯斌点燃残奥火炬方式感动了不少人

  N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叶锋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绝大部分是业余选手,北京残奥会已经闭幕,他们又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或者,开始寻找工作。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存质量、融入社会的基础。作为中国8300多万残疾人中的佼佼者,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状况,无疑颇具代表意义。北京残奥会上,记者随机了解了部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情况:

  多数残奥运动员有工作

  

  何军权,著名的“无臂飞鱼”,现供职于湖北省荆门市残联。

  吕红琴,中国坐式女排选手,上海长宁区一家商场的职员;她的队友盛玉红,江苏无锡体校的教练。

  林海燕,为中国射击队夺得北京残奥会第一枚金牌,2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腿部残疾,是北京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员工。

  侯斌,三届残奥会跳高金牌得主,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在厦门市残联康复中心工作。凌勇,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获得男子五项全能P54-58级金牌,供职于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社会救助所。郭严冬是中国轮椅篮球队队员,来自江苏农村,是全队中家境最差、年龄最小、残疾最重的一名队员;两年多前他在一个建筑工地从三十多米的高空掉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

  随着残奥会临近尾声,郭严冬的心事又起来了。“国家队要解散,我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习惯了队里的生活,我非常害怕告别集体的日子。我才20岁,谁能给我一份工作啊?”他说。

  残疾人的三条就业途径

  来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中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有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为4300多万。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433.7万人,农村的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1696.6万人。仅2007年,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39.2万人。现在中国城镇每年新增的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基本上都能得到工作安排。

  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集中就业,将残疾人集中安排到专门为解决其就业问题而开办的福利企事业单位工作。二是分散按比例就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这是国家对残疾人就业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三是自谋职业和个体就业,国家鼓励残疾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市场竞争就业。

  残疾人需要全社会关注

  

  目前热心于残疾人体育的企业越来越多。参加北京残奥会的中国盲人门球队副领队陆财良还有一个身份:杭州某织造厂董事长。46岁的陆财良在厂内建起中国唯一的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中国盲人门球队中,有15人在他的企业生活、工作、训练。这些残疾人平时大多都能拿到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而养老、保险等全由陆财良负责。

  不过,记者了解到,虽然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比较完善,但由于中国残疾人数量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等原因,完善残疾人的就业还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努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残疾人就业保障体系已经相当完备。记者采访了参加北京残奥会的多支欧美坐式女子排球队的球员,她们表示,腿部有残疾并没有影响到她们的就业,“既然连打球都没有困难,工作就更没有问题”。企业也不会因为员工身体残疾而另眼相看,更不会因此而开除残疾人员工,否则企业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自强不息是最可贵的

  

  北京残奥会将成为中国残疾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