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赛场拼出奖牌职场再创天地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20日08:11   南方日报
赛场拼出奖牌职场再创天地

  ■奥运回眸

  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绝大部分是业余选手,北京残奥会已经闭幕,他们又将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或者,开始寻找工作。

  就业,是残疾人改善生存质量、融入社会的基础。作为中国8300多万残疾人中的佼佼者,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状况,无疑颇具代表意义。

  求职篇

  并非每个残奥选手都找到工作

  “希望能先稳定一下吧,接电话、当文员什么的都可以”

  北京残奥会上,记者随机了解了部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就业情况:

  何军权,著名的“无臂飞鱼”,现供职于湖北省荆门市残联。

  吕红琴,中国坐式女排选手,上海长宁区一家商场的职员;她的队友盛玉红,江苏无锡体校的教练。

  林海燕,为中国射击队夺得北京残奥会第一枚金牌,2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腿部残疾,是北京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员工。

  丁海,中国轮椅篮球选手,4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左小腿,现在西班牙联赛打球,成为中国第一位走出国门打职业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有“轮椅姚明”之称。

  侯斌,三届残奥会跳高金牌得主,北京残奥会主火炬手,在厦门市残联康复中心工作。

  宫宝仁,曾获2枚残奥会金牌,被誉为“无臂蛙王”,退役后在沈阳近郊创办养殖场,实现了向“养猪大王”新角色的转变……

  经过顽强拼搏获得残奥会冠军后,这些残疾人金牌得主同时获得一系列的社会荣誉;在自己的努力与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帮助下,均较好地解决了就业问题,一些人还进入事业单位,从事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

  但是,并非所有的残疾人运动员都能够顺利就业。

  21岁的戚翠芳是一个相貌清秀的广东姑娘,因肌无力一条腿行动不便,她在北京残奥会上参加了硬地滚球比赛,没拿到奖牌。戚翠芳目前正在考虑残奥会结束后的工作问题———她刚从广东省培英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但对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她希望回学校去补习一下,然后再去找工作。

  “找什么工作?我希望能先稳定一下吧,接电话、当文员什么的都可以,”戚翠芳说。她的薪酬目标是每月1000元,包吃包住。在广州,这个目标并不高,但她已经很满足了。

  对策篇

  三大途径确保残疾人就业

  “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给予重点考虑”

  来自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中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有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的为4300多万。截止到2007年底,中国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433.7万人,农村的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1696.6万人。仅2007年,城镇新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39.2万人。现在中国城镇每年新增的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基本上都能得到工作安排。

  在北京残奥会期间举行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国务院推出的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安排,给予重点考虑。

  于法鸣透露,目前,通过强化落实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鼓励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帮助农村残疾人多渠道、多途径就业,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的残疾人就业。

  据他介绍,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主要有三条途径。

  一是集中就业,将残疾人集中安排到专门为解决其就业问题而开办的福利企事业单位工作。二是分散按比例就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这是国家对残疾人就业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三是自谋职业和个体就业,国家鼓励残疾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参与市场竞争就业。

  破解篇

  “残奥精神”职场再创辉煌

  “听力障碍者比健全人更能集中注意力”

  目前热心于残疾人体育的企业越来越多。参加北京残奥会的中国盲人门球队副领队陆财良还有一个身份:杭州某织造厂董事长。46岁的陆财良在厂内建起中国唯一的盲人门球训练基地;中国盲人门球队中,有15人在他的企业生活、工作、训练。这些残疾人平时大多都能拿到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而养老、保险等全由陆财良负责。

  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专门有一个制造包装箱的部门,拥有70多名残疾人员工,占到该部门员工总数的90%。据该部门负责人张思海介绍,残疾人员工主要是听力障碍者,他们比健全人更能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目前,该部门还有聋人大学生走上管理岗位。

  不过,记者了解到,虽然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比较完善,但由于中国残疾人数量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等原因,完善残疾人的就业还需要全社会进一步努力。

  北京残奥会将成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在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用自己的智慧、能力和意志,克服了健全人都无法跨越的障碍,不断证明了自己的潜力、能量和健全人格。健全人为之感动、感悟:广大残疾人绝不愿成为社会的累赘,不愿成为其他人的负担。他们和所有人一样,需要自立、自强和自尊。只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更多的机会,他们同样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逆境求存的精神,支撑着中国残疾人走出厄运、超越自我。他们能够在赛场上取得辉煌成绩,在全社会的关注下,他们同样也能够在职场创造新的辉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