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据新华社电 8月24日,北京以热烈的艳阳、一级的空气送别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9月17日,残奥会在“鸟巢”漫天飞舞的红叶和徐徐的凉风中落下帷幕。借用一句外媒的话:“在残奥会期间,北京的天气近乎完美,没有交通拥堵,抬头可见蓝天。”
毫无疑问,10年来,北京的空气质量在逐年改善,但先天地理条件差、后天排污量高的现实问题让空气质量这一“难题”的改善层面始终处于一个低水平达标。
奥运会期间的一组数据令人振奋:北京的空气质量在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收获了13个一级天,比例达到54%,超过北京10年来单月一级天9天的最高纪录,更是远超夏季单月5天的最高纪录,完美兑现空气质量绿色奥运承诺。
26岁的李晋平,一直住在污染相对较重的石景山地区,她的愿望是:“奥运会结束后,蓝天和星星不要一起和北京说‘再见’。”
与过去几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对于污染控制的减排力度被国际公认为最大、最严格,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北京的空气质量难题已借助奥运的推力破题,21日,北京将结束长达两个月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之路如何继续前行成为摆在眼前的新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动车对空气中气态污染物的贡献率占到50%,奥运会期间的机动车限行对于短时间内改善空气质量非常有效,但从长远看,加快解决北京老旧黄标车问题才是根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