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文化创意闪亮城市新名片山东各地都有历史文化名片,从泰山到趵突泉,从儒家文化到红色经典,诸多名片都塑造了良好的山东形象。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意产业开始成为城市品牌的代言,山东名片也因此融入了青春、活力、时尚的概念。
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梦想经济时代的高端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创意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业产品的文化品质和知识含量,促进产业升级转化,提升城市竞争力。在这一形势下,如何运用创意产业促进城市更新,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而且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创意改变着城市轨道
利用大型表演吸引外地游客停留过夜的做法,在国内外旅游城市中比比皆是。但作为省会城市以及拥有“泉城”美誉的济南,尽管素有“曲山艺海”的称号,多年来却没有一台成规模的晚间旅游娱乐品牌演出。这一局面在2008年因为《粉墨》的横空出世而被彻底打破。《粉墨》是济南杂技团新创编的精品力作,自今年4月28日首演以来,受到艺术家、游客及广大市民的广泛好评。不少旅游界人士认为,《粉墨》是将本地文化资源用于城市旅游的很好范例,相信它的出现有利于增强济南在全国旅游目的地中的号召力,增加外地游客在济南的驻留时间。
文化创意随时改变着城市的运行轨迹。在山大路、花园路两侧的灯箱上,展出的不是广告而是百位画坛名家及作品照片,韩美林、范曾、范扬、何家英、唐勇力、李洋等画坛名家及他们创作的名画照片尽在其中。一些入选画坛名家表示,名画宣传一条街,使得艺术作品由美术场馆走向民间,实现了艺术家、艺术作品与人民大众的零距离接触。
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唤倍加迫切,“山东制造”意欲借助大力提升创意设计策划能力、原创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向“山东创造”的亮丽转身。文博会正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通过展会加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政策支持、产业布局、人才战略的研究,发展表演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艺术品及古玩市场、广告策划、数码娱乐、软件开发、动漫制作、时装及产品设计等行业,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节庆、会展和设计比赛活动,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提高山东的创意设计能力和文化策划水平,推动创意型文化产业的起飞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创意山东的创意步伐
本届文博会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打响孔子品牌,济宁会场重点展示的就是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产品特色,突出展示和宣传推介世界文化遗产、曲阜和邹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遗产遗存挖掘保护成果和重点项目。
山东加强创意文化建设,重传承,更重创新。去年,已举办20多届的“孔子文化节”,由市级办会升为山东省政府、文化部、教育部等联合主办,突出国际性,彰显开放性。
创新文化发展模式,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是山东发展创意文化的又一特征。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山东依靠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起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成了以青岛为中心的滨海文化带,以济南为中心的山泉文化带,以济宁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及运河文化、黄河文化带等产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山东确定了重点培育的三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以青岛为中心的滨海文化产业集聚区,主要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东营、日照5市,共同打造海洋文化;以济南为中心的山泉文化产业集聚区,包括济南、淄博、潍坊、泰安、临沂、莱芜6市,突出济南的泉水和泰安的泰山,同时淄博的齐文化和聊斋文化、临沂的红色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莱芜的钢城文化等均有了新的产业发展规划;以济宁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及运河文化、黄河文化产业集聚区,包括济宁、德州、枣庄、滨州、聊城、菏泽6市,济宁市以推进儒家文化产业化为主,打出“孔孟之乡”和“运河之都”的招牌,聊城市大力打造“江北水城”,菏泽主打牡丹牌,枣庄深挖铁道游击队等红色资源,德州、滨州则向工业旅游用力。三个文化产业集聚区覆盖了山东全省。各个文化产业集聚区既突出特色重点发展,又互相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编织山东的文化产业网。(本报记者 陈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