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北京奥运会上,黑马剑客仲满斩落一金,打破了中国击剑24年的金牌荒。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蔡家东认为,借助举国体制的东风,拓宽思路,是四年备战的最大收获。
自剑中心含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铁人三项、马术五支国家队,全面参赛,总共有31个小项的45人获得奥运资格,其中14个小项23人获得奖牌或前八名。从参赛面到成绩,都创造了历届奥运会最佳。
举“全国之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蔡家东认为,能够在短短的四年备战周期内获得成倍的提高,首先得益于举国体制的保障。“我们集中了各种资源,从人员、管理、科研保障等各方面加大了投入,保证一切有利的力量都能集中使用。”
考虑到五个项目水平不一,中心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方法,重点项目自行车、击剑、现代五项,采用长年集中的国家队管理模式,非重点项目马术、铁人三项,采取了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以马术为例,购买马匹等费用非常昂贵,动辄需要几千万,仅仅依靠一方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就采取了‘国家支持、省市投入、社会赞助’的新思路,举全国之力发展项目,其实是一种更广义的举国体制。”
击剑、自行车、现代五项三支队伍,在国家队集中管理的基础上,也依托于各省市的合力。就击剑队而言,科研保障队伍来自10几所社会高校、科研单位;医疗康复方面,除国家队正式编制外,广东、天津等省市还选派了专门的按摩师、体能监测人员等,长期跟队,保障重点队员的身体情况。现代五项队尽管最终只有钱震华、曹忠嵘、陈倩、修秀四人出现在奥运会上,但队伍中共有20多名辅助人员,用于队员的训练工作、后勤保障等。
“请进来 送出去”的国际化思路
自行车、击剑等项目起源于欧美,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但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蔡家东认为:单纯提高技战术,并不能真正提高项目的水平。对项目的文化、内涵理解的提升等也非常重要。也就是说,随着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备战阶段,自剑中心采取了“请进来、送出去”的开放思路。
利用“奥林匹克团结基金”,自剑中心每年组织国外高水平专家来京授课,组织全国教练员培训班。即便在备战的最后关键阶段,这一做法也没有中止过。
队员的出国参赛次数有所增加。“和国外运动员同场训练、竞技,运动员对于项目的比赛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就会有所进步。”蔡家东说。
自行车是职业化程度很高的项目,自剑中心非常重视职业化发展,先后成立了马可波罗队、女子捷安特队,并向禧玛诺等职业车队输送人才。其中成立于2006年初的女子捷安特队常年在欧洲训练比赛,参赛次数由过去的每年几场增加到几十场,靠积分为中国女子公路车获得了三张满额参赛资格,进步明显。
获得北京奥运会场地自行车女子争先赛铜牌的郭爽,长期在国际自盟世培中心训练,受高水平教练的指点,进步明显。
“运动员在提高训练的同时,学到了国外运动员的自我管理方式和职业精神,对于比赛和项目的认识有所不同,郭爽的表现就很明显。”蔡家东说。
“洋为我用”充分信任外教
仲满在获得金牌后表示,外教鲍埃尔是他运动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和外教的融合是很多中心都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不过自剑中心对外教的管理非常成功。
前几届奥运会上,中国队的击剑成绩并不差,就佩剑而言,女剑客谭雪曾在2002年世锦赛上摘得个人赛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个人赛银牌。自剑中心认为,尽管中国击剑的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行列,但对于击剑的文化历史、内涵的了解并不够。于是,有“佩剑教父”之称的鲍埃尔便来到了中国。
自剑中心对鲍埃尔的管理分寸把握很好,既不是一聘了之、撒手不管,也没有在训练上过多干预。中心首先向鲍埃尔介绍了中国运动员的成长环境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以便鲍埃尔尽快适应。在训练上,中心做出了强有力的保障,只要鲍埃尔提出的要求是有用的,中心就会想办法尽快解决。
离开北京返回法国时,鲍埃尔曾向蔡家东表示,非常感谢中方对他的信任,他为在中国工作感到自豪。
蔡家东则认为,鲍埃尔为中国击剑带来了很多东西,并不单纯在于技战术的提高。“鲍埃尔对于整体队伍的掌控、运动员状态和心态的调整,都非常到位。”蔡家东介绍,鲍埃尔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50多岁的年纪,每次进馆从来不坐着。“他的腰椎间盘不好,犯病的时候躺着都难受,可是只要一进馆,哪怕别人给他搬来椅子,他也只是扶着椅子站着。”
鲍埃尔为中国击剑队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训练理念和思想境界,自剑中心提出了“向外教学习”的口号,组织教练员培训班,由鲍埃尔授课,并号召其他剑种学习鲍埃尔训练中的具体方法。
面对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蔡家东充满信心,他介绍说,自剑中心已开始考虑各支队伍下周期的训练安排、教练员岗位竞聘、运动员队伍调整等部署。“北京奥运会的成绩提高,证明我们几年来的工作是有效的,这些都是备战伦敦奥运会的好基础。后面四年内,我们如能继续发扬举国体制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正,我相信自剑中心在伦敦奥运会上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蔡家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