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正文
□晚报记者 王嫣
8月8日晚,当记者走进国家体育场,满怀着兴奋的心情期待着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开场。一条温馨短信也显示到了记者的手机上:“欢迎您观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请您按引导对号入座,场内请勿吸烟,请保持环境清洁。散场时请带走垃圾,有序退场!愿您度过愉快时光。——国家体育场。”据悉,这条短信针对境外用户还设计了英文版本。
实际上,从4月的“好运北京”测试赛开始,人行化的短信服务就已覆盖鸟巢区域。而在奥运会、残奥会的比赛期间,在北京奥运顶级赞助商中国移动的技术支持下,北京市57个特定区域 (包括31个奥运场馆、18个涉奥重点区域和8个涉奥重点区县)都能获得类似的短信服务。天津、秦皇岛、青岛、上海、沈阳、香港等分赛区也是一样。
短信服务的内容除了面对目标观众的欢迎短信,还有一些提示短信,如马术赛场,提醒观众不可鼓掌以免惊动马匹,给运动员带来危险。也有面对媒体的采访信息,通知比赛、新闻发布会和班车时间。此类小区短信的应用,让手机成为一种新的媒体,不仅为奥运重点区域内世界各国的受众提供便捷服务,也是从实践的角度印证了科技奥运的理念。据悉,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从16点至23点,通过区域短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向国家体育馆内的人群成功发送公益提示短信56616条。
而对于非奥林匹克中心区域的更广泛的受众群,手机服务更是覆盖到了气象、交通和各类比赛信息等各个方面,可谓全方位的“奥运直通车”。据悉,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200万余人次。其中用户短信查询量超过了230万条,外语服务量已超过1万次,其中20%左右为非英语呼叫。
残奥会期间,首都残疾人信息无障碍交流温馨平台短信服务和电话服务的开通,每天接收各种求助50多个,求助解决率达100%。除帮聋哑人进行短信语音转换外,他们还提供盲人定位导向、聋人短信紧急呼叫等服务,保证了残疾人观赛“无障碍”。
在城市安全运行、预防突发事件中,手机短信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应急指挥中心依托在气象局建立的“全市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就是通过这一科技手段,实现了向特定区域、定向人群发送息提示和疏导现场密集人群的繁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