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射击的幕后团队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25日09:48   中国体育报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射落五枚金牌,不仅在本次比赛中笑傲群雄,同时这也是中国射击军团在所参加的七届奥运会上创造的最佳战绩。从1984年许海峰的零的突破到如今的五金辉煌,中国射击走过了一条徐徐上升的荣耀之路,而在这条道路上留下的不仅仅是金牌运动员们的身影,更有在幕后支持和呵护他们的方方面面的力量。

  科研团队保驾护航

  为了给备战奥运会的队员们保驾护航,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北医三院、首都体育学院等多家单位的众多专家一同组成了射击射箭中心幕后的科研团队,下设八个专项研究小组,为运动员们解决不同方面的问题。

  射击对技术的要求细致入微,差之毫厘便会造成成绩的巨大落差。如何保证队员们的技术动作更加规范合理,有效提高成绩,这是激光测试小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北京奥运之前,国家体育总局斥资为射击队配置了20多套激光瞄准系统仪器。这是一种研究射击技术动作的设备,但数据解读过程太过专业,经测试小组改造之后,用瞄准状态、击发时机、持枪稳定性和扣机动作配合四个指标,建立了一个射击技术特征模型,教练员通过电脑可以清楚地看到运动员上靶、瞄准、击发等平常肉眼看不到的技术细节。队员也可以通过对比,找到技术上的不足,对提高射击成绩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医疗小组的任务是帮助队员们解决伤病问题,由于职业原因,射击队队员们大多有颈椎以及腰部位置的伤病,为此中心专门请来了曾是刘翔“御用医师”的岳大夫,每天为队员们进行按摩以及针灸等治疗,抑制伤病的发生或发展,确保队员们在健康的身体条件下训练和比赛。

  这样,包括激光测试、医疗在内的八个专项小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并且借助总局和中心的支持,为队员们的备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教练团队齐心合力

  国家射击队运动员公寓大厅墙上的光荣榜,不只悬挂着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队员的照片,他们的教练也出现在了这个光荣榜上。因为所有队员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长期躲在幕后的教练团队。

  奥运会之前,按照国际射联的最新规定,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皮服中线以左的部分不能和枪支有任何接触,但队员们在以往的训练中基本上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以王义夫为首的教练组开始整天泡在训练场研究如何解决,教练员们献计献策,在经过数天各种方法的试验之后,终于化解了这个难题,确保了队员们在赛场上不因为这样的技术细节被判犯规。

  其实,在备战北京奥运四年的周期中,教练员们在幕后为自己的队员们解决了无数这样的难题,为了奥运会,他们的付出同样不比队员们少。杜丽的教练王跃舫为了北京奥运会,将女儿的高考“大业”扔在一边。曾经担任王义夫启蒙教练,已经隐退多年的射击队元老陈继元在近60岁高龄的情况下重新出山担任手枪慢射班教练,两届奥运会冠军杨凌也抛开大部分私人事务回归到了国家队。正是背后这个舍得付出的教练团队,让队员们在北京奥运会上一次次站到世界最高领奖台上。

  地方团队无私支援

  北京是中国射击队的大本营,虽然训练和比赛时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大本营,但是地方上的支持同样对射击队的成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省市、地区的体育局都是我们能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力量”,射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志丹说,“就好比支流逐渐汇聚,最终才能成就江河一样”。

  位于广州的黄村训练基地可以说是中国射击队的第二个家,从2005年开始,射击队每年的冬训都会安排在这里进行。基地主任刘小青说,“我们的原则是优先考虑国家队,然后是省市的队伍。”为了给射击队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基地投资了100多万元用于射击场地的改造。考虑到每年春节前后多雨的天气,基地给气枪馆顶部加盖了保温材料,安装了冷暖两用的空调器。同时,更换了全部靶机,保证了队员们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并使用新器材训练,以更好地冲刺北京奥运会。在后勤保障上,基地与射击队多次沟通,了解队员们的饮食习惯,变着法地满足他们的口味。队员们每次在这里的训练都觉得非常舒适,无疑为冬训成绩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其实,黄村训练基地只是举国之力的一个缩影,备战奥运会期间,河北省体育局下属的科研单位投入大量资金为射击队开发出了一套脑电测试系统,对于监控队员们比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这些地方团队无私的支援和保障,同样是中国射击队成功的重要来源。

  举国体制是基础,但是要在赛场上取得成绩,仍然还要依靠运动员们自身的努力。虽然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队一举拿下五金,但对于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会来说,中国射击队还要从头开始。随着射击运动在世界各国的进一步开展,高手越来越多,各个项目的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而且射击比赛具有太多的偶然性,实力强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拿金牌,所以接下来的征程对于中国射击以及中国射手们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挑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