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民健身:永不落幕的“奥运会”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9月26日09:28   中国体育报

  经过了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经过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同样精彩的两个奥运,给中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奥运会虽然落幕了,但全民健身这个赛场激战正酣,而且永不落幕。

  奥运推动全民健身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对中国的体育事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鼓舞、吸引众多的老百姓转变健身理念,通过奥运会,人们正确认识体育,分享体育的快乐,这份不可多得的遗产正在老百姓生活中扎根、发展,使老百姓生活得更快乐,更幸福。

  看完北京奥运会后,很多人都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光荣,在北京中关村上班的小齐说:“奥运会让我们除了激动还是激动,拼搏精神感染着每个人。”他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自我挑战精神,体现了公平、公正、平等和自由。同时,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强调人们通过自我锻炼、勇于参与,启发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运动,享受健康。

  在北京奥运之前,中国体育代表团就阐述了四项目标:充分发扬奥林匹克和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应有的竞技水平;向各国各地区学习交流,增进友谊;激发和引导人民群众全民健身热情,促进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带动体育产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最后一项,分量最重。通过奥运,我们确实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在网络上,输入“奥运+全民健身”,共有137万条相关新闻和网页,几乎所有媒体都用“带动、舞起、激发、促进”等字眼,诠释奥运对全民健身和全民体育的重要意义。从“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到奥运会之后蓬勃兴起的健身热潮,大街小巷健身的人群,公园、体育场里的火爆场面,都在证明着一点:全民健身成为永远的奥林匹克。

  群众体育生机勃勃

  奥运赛场上运动员摘金夺银,集中展示着竞技体育的魅力。而在赛场下,人们的健身热情因为奥运更加高涨。在北京的各个公园、居民小区,每天早、晚都有很多市民打太极、抖空竹、练气功……健身锻炼已成为北京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9月25日清晨,顶着早秋的寒意,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小区的健身场上,早就汇集了小区的男女老少,踢毽子的、抖空竹的、滑轮滑的、打乒乓球的……好像是各种健身方式展演。像这样的晨练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在健身场边,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练健身气功,住在附近的张桂芝说,这样的运动方式舒筋活络,对身体特别好。她说,前些年退休后就在家里,基本不怎么出门锻炼。后来为了迎接奥运会,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各个小区都修建了健身设施,越来越多的人出来锻炼身体,在儿子的劝说下,她也开始锻炼了。“这一锻炼不要紧,精力比以前好多了,身体也轻松了。”她还说,奥运会一到,人们健身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清晨参加锻炼的市民中流行着两句话,“早晨转转腰,一天精神好。不腾出时间运动,将会腾出时间生病。”这两句话足以证明北京市民的健身意识、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

  据网上一项“跟以前相比,奥运会后你是否会更多地参与体育运动”的调查表明,接近50%的民众,愿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更多参与体育锻炼。而奥运会后,各种场馆设施也推动了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健身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大一学生小田有一本特殊的奥运日记,自从北京获得奥运会承办权后,小田就用日记的形式纪录自己一家体育锻炼的情况。打羽毛球、乒乓球,他们除了每天在小区里锻炼,还每周去健身场馆一次。“打羽毛球是我们家人人参与的体育项目。因为不需要特殊的场地,每天一个小时,既锻炼了身体,又放松心情、舒缓了学习的压力。现在我们全家都喜欢上了体育运动,一天不锻炼就缺点什么。”小田说。

  和小田一家一样,参与到体育锻炼中的北京市民乃至全国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他们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并逐步将锻炼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家住苏荷时代的小沙,小时候是游泳健将,后来因为工作压力大,锻炼时间减少了,随着奥运逐渐热起来,本来就好动的她坚持每周到健身房去锻炼,小沙说,现在,锻炼身体方便多了,走出家门,就有全民健身路径。在小区里,一家人打打羽毛球、乒乓球,感觉很不错。每天不锻炼还觉得缺点什么。“我常常参加体育运动是因为喜欢并享受到了乐趣;看了奥运会,我更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小沙强调。

  一届奥运会成功举办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奥林匹克精神在举办国乃至全世界的弘扬和普及。如今,锻炼好身体,健康工作、幸福生活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共识。全民健身在中国正在悄悄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