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活到老 画到死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10月07日04:54   舜网-济南日报
活到老 画到死

  活到老 画到死著名工笔画家王凤年辞世

王凤年生前在自己的画展现场留影。 (崔健 翻拍)

  本报10月6日讯(记者 赵晓林)93岁高龄的我国著名传统工笔画艺术家王凤年因病医治无效,于今日凌晨在济南逝世。

  王凤年,字小珊,号红雨楼主人,祖籍浙江绍兴,1915年出生于济南。幼时即爱绘事,少年时代从瞿圆初(瞿秋白烈士之父)学习山水画,弱冠考入北京北平美术学院,后转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受业于赵梦珠、吴光宇等先生,后拜人物画大家徐燕孙为师,画艺大进。1946年,他在济南成功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赢得社会公认,并应聘于济南南华(震华)学院艺术系教授,在授业传道、培育桃李之余,还潜心中国画的理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王凤年一直坚持传统工笔画创作,创作出大量题材广泛的优秀作品。

  上世纪80年代后,他借用毛泽东“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诗意,创作了《三打白骨精》,作品运用了寓意、象征的手法,在拓宽传统工笔画的题材及古为今用等方面,进行了成功有益的尝试。值得一提的是,王凤年在80多岁之后仍然创作了不少大幅的工笔画佳作,九秩高龄时还几乎每天伏案作画,且从容严谨、毫无懈怠。晚年,他请人刻了一枚闲章“活到老,画到死”,表达了自己生命不息、挥毫不止的敬业精神。

  王凤年经过七十多年的艺术锤炼,形成了既有浓郁的传统工笔艺术底蕴、又有显著个人创作特征的艺术风格。他以工笔仕女人物为主,但也创作了一定数量的隐士、侠女、武将、童婴甚至现代人物形象。从表现形式看,既有工笔重彩,也有白描、半工半写、无骨法等;在题材内容上,除了人物之外,还有花卉、鸟兽等等,体现了其多方面的绘画才能。

  王凤年家人介绍说,王先生走得很安详,走前曾说家里人一定要和睦,这也表达出老人对生活的一种眷恋和美好愿望。老人生前曾有几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一是想举办一次个人作品进京展,二是出版一本比较完整的画册,还有就是建立一所王凤年艺术馆。由于种种原因,几件事都没有做成,但老人也没有表示什么。老人一直认为,自己的绘画作品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社会,应当把自己的这些作品回报给社会。

  据悉,王凤年先生告别仪式定于8日下午在济南粟山殡仪馆举行。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