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盛不衰的创新团队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10月08日09:38   中国体育报

  自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四代领导集体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中国乒乓球队在过去50多年里由弱到强,缔造了一个长盛不衰的历史奇迹。从1959年容国团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一代又一代乒乓国手以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向世界乒坛高峰发起全面冲击。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乒乓球队在五次世锦赛和三次奥运会上将全部金牌收入囊中,在世界乒坛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乒乓球队不仅以不败的佳绩夺得男团和女团的金牌,而且两次在单打比赛中同时升起三面五星红旗。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在赛前曾这样激励自己的弟子,“既然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我们就必须在奥运会的舞台上让全国人民体验到酣畅淋漓的快乐。”最终他们不仅捍卫了国球的荣誉,也让国人从比赛中享受到了这项运动带来的喜悦和鼓舞。

  然而在中国乒乓球队勇攀高峰的道路上,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困难、挫折和新的挑战。尤其是沙拉拉出任国际乒联主席之后,小球改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等重大改革使乒乓球运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洗牌。而中国乒乓球队却以新的困难和挑战为机遇,在创新中积极应变,每一次都在改革中走在了对手的前面,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乒坛的领先地位。

  数十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几代乒乓球人拼搏不息用汗水积淀成了卓越的乒乓文化,涌现出“人生能有几回搏”、“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创新才有生命力”等一系列倡导先进文化的格言和故事,这都已经成了全社会共有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中国乒乓球队在坚持和发扬传统的同时,深入研究项目的发展规律,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比如近几年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赋予了中国传统直板打法新的生命,而小将郭跃的女子技术男性化打法更是引领了女子乒乓球运动的新潮流。

  正是由于中国乒乓球队坚持创新,走有中国特色的技战术发展道路,从而在北京奥运会的舞台上让强大的海外对手无一例外地为之折服。奥运会六朝元老瑞典老将佩尔森亲身经历了乒乓球进入奥运会之后的所有六届比赛,尽管这位老将又在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再度爆发杀入男单四强,可是在和中国选手交手之前,他就毫不掩饰自己对马琳、王皓和王励勤等人的技术的叹服。最终三名中国选手再次将他挤下了领奖台。

  在一个项目中包揽三枚奖牌,这不仅要求三名选手都必须具备雄厚的实力和精湛的技战术,而且顽强的意志和比赛作风更是缺一不可。在男单铜牌争夺战的几个小时前,王励勤刚刚因为半决赛负于队友马琳而壮志未酬眼含泪花,不过面对随之而来的阻击最后一个国外对手的重任,他在教练组的帮助下迅速调整心态,火速研究佩尔森的比赛录像,并最终为球迷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同样的情景也发生在中国乒乓球女队,随着两代“一姐”王楠和张怡宁在女单决赛中的胜利会师,封杀最后一个海外对手的任务就落到了小将郭跃身上,而这个对手恰恰是半年前曾在世乒赛女团决赛中赢过郭跃的李佳薇,狭路相逢勇者胜,郭跃的年轻和坚韧让我们更加坚信这支队伍的未来。

  再一次亲眼见证了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赛场上的出色表现之后,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也不得不承认,多年来中国乒乓球队为这项运动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企图用改革限制中国队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当然中国乒乓球队如此强大的团队作战和持续创新能力,一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和配合。正是通过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中国乒乓球队面对国际乒坛不同时期的挑战,得以抢先一步引领潮流。而中国乒乓球队的每一位成员也从来没有忘记以他们的实际行动尽可能地回报全国人民。就在备战北京奥运会的关键时期,中国乒乓球队在抗震救灾精神的鼓舞下,一举包揽中国公开赛的全部冠军,并随即把奖金全部捐给四川灾区。

  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不久,中国乒乓球队的健儿们又深入赛区援建北川中学。在此前后,李晓霞和王皓又在世界杯的比赛中勇夺乒乓球“无机胶水时代”的第一个女子和男子世界冠军,在新的挑战面前,中国乒乓球队再一次走在了对手的前面。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