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站不住脚的“中国威胁论”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10月11日07:55   广西日报

  新华社记者 杨晴川

  就在美国主流社会日益以成熟与理性的视角看待中美关系之时,美国《商业周刊》近日却抛出一篇奇谈怪论,声称来自中国的“假冒芯片”导致美军直升机在伊拉克或阿富汗坠毁,不仅“对美军作战能力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方便中国间谍窃取机密”。

  和美国少数媒体此前妖魔化中国的“作品”类似,这篇长达7页的报道充斥了偷换概念和扭曲事实等手法。作者的用意或许是为了“吸引眼球”,但拿站不住脚的所谓“中国威胁论”当卖点,却不仅让人怀疑其贸易和科技常识,更让人质疑其职业操守。美国官方至今不予评论,许多读者却已在《商业周刊》网站上留言,对文章的真实性和动机提出了疑问。

  有读者指出,《商业周刊》文章所指“中国假冒芯片”,其实原本是美国淘汰的旧芯片。这些旧芯片的回收和再加工、利用,已成为一个跨越国界的产业链,也具有保护环境的意义。一些企业回收美国旧芯片后重新加工,在国际市场销售时注明了不是原产品,也并非有意售予美军。美国军方通过中间商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芯片,用于军事领域,其实是其自身的把关问题。

  一位署名为“真相”的网民写道,《商业周刊》文章是“一派胡言”。他说,美军飞机频繁坠毁,应该归咎于美国自身的采购体制,文章将其嫁祸中国,表明号称“《商业周刊》资深记者”的作者没有贸易和科技常识,“文章这样写,是不是拿大家都当傻瓜?”

  另一名署名为“詹姆斯”的电子业内人士说,“芯片事件”暴露的是美国军事采购体系的混乱和腐败。据他所知,五角大楼常雇用素质不高的人员当采购商,为了赚取最大中间利润,这些人与采购官员相互勾结,滥竽充数。文章欲将祸水引向中国,不料却反而大曝五角大楼的“家丑”。

  网民“洪斯”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篇文章包含了政治动机,明显受到利益集团驱使,折射出美国当前盛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打假,首先要反对这样的假新闻!”

  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中国威胁论”在美国尽管不是主流却由来已久,并不时沉渣泛起,并以各种变化的面孔出现。《商业周刊》的这篇文章虽是拾人牙慧,却颇具代表性。它把近年来美国少数反华势力鼓吹的“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产品威胁论”,以及“中国间谍威胁论”结合在一起炒作。

  对于这些怪论,美国有识之士早已不齿。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指出,五角大楼反复宣扬“中国军事威胁论”,只是为申请巨额防务预算找借口,为军工复合体的利益服务。美国农业商业联合会主席古德里奇说,绝大多数中国产品品质优良,美国一些媒体炒作“中国产品威胁论”是误导公众。《福布斯》杂志也暗讽美国有关部门热衷调查所谓“中国间谍案”是滥用权力。

  历史告诉人们,无论“中国威胁论”以何种面目出现,都难以撼动中美关系大局。“中国威胁论”难以立足,而企图拿芯片煽起“中国威胁论”来当“卖点”,则更显得十分荒唐。

  (新华社华盛顿10月9日电)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