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没有第二个皇帝能拥有兵马俑”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10月24日03:07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没有第二个皇帝能拥有兵马俑”

“没有第二个皇帝能拥有兵马俑”

  

  

  “没有第二个皇帝

  能拥有”

  针对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退休干部陈景元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而为秦宣太后的观点,记者在专访过著名兵马俑考古专家袁仲一研究员后,采访了兵马俑考古专家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仲立、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占民等。对陈景元先生的一些观点,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吕不韦戈就在秦代层位上”

  记者:陈景元认为,由于俑坑内的车轮被卸走,陶俑被位移,兵器被取走,证明俑坑在焚毁之前,曾涌进众多的外来者。同时,在俑坑底部,有经过几十年形成的淤泥层,有的“吕不韦戈”就出土在淤泥层之上,这说明,“吕不韦戈”只是在最后时刻才来到俑坑,根据淤泥层就能将俑坑年代往前推移几十年,因此说明兵马俑不是秦始皇的,而是宣太后的。

  张仲立:陈先生这样说太武断。田野考古最重要的是分清文物的地层,以地层确定埋藏物的年代归属。秦俑坑里的“吕不韦戈”不是一件,发掘出它的考古专家也不是一人,这么多直接从事发掘的考古专家都没有发现“吕不韦戈”是后来放入的,陈先生说它是后来放入的,我以为不妥当。

  刘占成 :考古讲层位学,也就是地层学。在考古发掘工作中俑坑土层叠压关系清楚,“吕不韦戈”就出土在秦代地层层位上,地层上没有问题,因此不是后人丢进去的。俑坑内的淤泥,是俑坑修建好后雨水从漏洞流入而形成的,之后兵器木柄腐朽,从兵马俑手上脱落下来,掉到淤泥上,因此“吕不韦戈”出土在俑坑的淤土层上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青铜兵器出土时绝大多数和兵马俑位置基本相对,极个别有移位现象。移位现象当与俑坑未倒塌前人为进坑破坏有关。

  张占民:三年、五年、七年等等相邦吕不韦戈,就是直接的文字断代依据,是铁证,可陈景元硬说是放进去的。首先铜戈出土的地层没有扰乱,位于原始文化层上;其次,铜戈及俑坑出土的数十万件兵器,均未发现使用过的痕迹,如剑有剑鞘,戈有戈室,弓有弓囊,清一色的崭新兵器,凭什么说是“二手货”?

  “只有秦始皇能拥有‘兵马俑’”

  记者:陈景元说,在兵马俑武士身上有宣太后的姓“芈”(音:mǐ)的繁体字,这证实了他“兵马俑与宣太后有关”的想法。

  张占民:首先大家要注意,这是一个不完整的“脾”字,即有个月字旁,“卑”顶部有道断裂线,使字不完整。它应该是一位工匠的名字。陈景元采取拆字的方法,把一个完整的陶文字割裂为两个字,分解时又没有忠实原字形。事实上,俑坑发现的100多个陶文,按内容基本可分为工匠名与编号两大类,是秦“物勒工名”制度的反映,尚未发现陶俑身上刻王族姓氏的先例。因此,把“脾”改释后又与楚国王族姓氏挂上勾,是没有道理的。

  张仲立:宣太后不具备享有建这个陪葬坑的条件,不要说是宣太后,历史上哪个皇帝都不可能。也不能想象,秦始皇陵园里还能有一座秦始皇高祖母的墓。宣太后墓可能在秦东陵处。临潼“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重要陪葬坑,除了秦始皇,世界上没有第二个皇帝能拥有。汉陵现在也发现有兵马俑,就变小了,做法、种类上也不尽一致。兵马俑是秦始皇陵标志性、最具特色的陪葬坑。研究工作做到现在,已经可以肯定,秦始皇陵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园,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陪葬之多是空前的。

  “秦尚黑恰恰不会让兵马俑都穿黑”

  记者:陈景元说不少秦俑的头顶,梳有苗裔楚人特有的、偏于一侧的歪髻,这可不是秦人的习俗。清代记述海外诸国及国内各民族的史籍《皇清职贡图》一书上有“土人结髻于右,汉种结髻于中”的权威说法,这表明土人的“歪髻”和汉民族的“中髻”存在巨大差异。秦宣太后来自楚国王族,“歪髻”当然和她有直接的关系。

  刘占成:秦俑发髻偏右,应与秦人尚右,以右为上的观念有关。据文献记载,秦人富贵人家就住在“右闾”,穷人则住在“左闾”,右丞相也比左丞相地位高。同时,发髻偏右也是人的自然习惯,多数人习惯右手理发。因此兵马俑多数发髻偏右,也有个别左髻。但这都与楚人及其他少数民族没有直接关系。那时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有“文身断发”者,有“披发”者,与秦民族的发式有着较大区别。

  记者:陈景元认为,秦始皇自统一中国后,就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的制度,但几乎所有的武士俑出土时从上到下都身穿大红大绿的战袍,紫蓝色长裤。如果说秦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一国之君去世了,正是穿黑衣的时刻,不可能穿上五颜六色的彩服去进行悼念活动。

  张仲立:陈景元对尚黑认识显然有偏差。秦时“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的“尚黑”是以黑为上的意思,它恰恰表明了黑色是不可轻用的颜色,不是谁都能随便用的。唐王朝尚黄,就曾有过官民一律禁止穿黄的禁令。秦始皇尚黑则恰恰不会让兵马俑都穿黑。

  张占民:秦王朝的“尚黑”,是以黑色为贵,有重大的祭祀活动时,要穿黑色服装,但不能理解为要求全国的老百姓都穿黑色衣。事实上,秦国流行的服色有黄、绿、白等。有史料说明,秦军士卒的服装是自备的,秦俑塑造的士卒形象来自全国各地,而各地服色不同。因此,服色杂的特点,完全合乎情理。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上的铜俑穿天蓝色外衣,镶着彩色衣缘,秦始皇陵园出土的跪坐俑穿着绿色或蓝色的外衣,镶着紫色或朱红色的边缘,也不能说这不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陪葬坑修建在秦始皇在世之时,兵马俑不是祭祀的部队,它是准备打仗的队伍。

  “车同轨是有限的”

  记者:陈景元认为,秦王朝的“车同轨”制度是全国性的,它统一了车轴的尺寸,制定了相同的轴距138厘米。兵马俑坑里有很多不同轮距的车,秦始皇怎么会允许自己的陪葬品有违法行为?

  刘占成 :此说不确切。实际秦兵马俑出土的战车,轨距和形制、大小基本一致,其轨距在1.6米左右,有些小的误差,是因发现的是车的遗迹,遗迹有变形有移位,测量的尺寸就不会完全一致。同时,古代手工制作,也不可能十分精确,差几公分也在情理之中,不能由此得出俑坑有许多不同轨距车的结论。

  张仲立: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等多项统一措施,文献有记载,考古资料也有印证。同样,大量考古资料也证明,“统一”的确是相对的,秦立国后的诸“统一”的推行并不像字面看去那么简单,一些学者至今还认为车同轨是有限的。我认为秦人在上述统一诸事上做了很大努力,也取得很大成果,但千万不要简单化理解这个问题。秦始皇陵铜车马一号车与二号车轨距就有差异,兵马俑坑车辆也不尽相同,这些证据链倒是有助于我们认识秦始皇“车同轨”真相,如果用来证明兵马俑坑不属于秦始皇,我以为就本末倒置了。照此逻辑,秦陵铜车马归属也有问题了。

  “不能因为有古河道就说冲断了龙脉”

  记者:陈景元认为,有两条从骊山下来的泄洪通道,割断了秦始皇陵和秦俑坑的地势,使两者之间不存在“龙脉相承”的风水格局。

  刘占成:陈景元说的两条泄洪通道,只是古代的小河道遗迹,从地理上不能说明兵马俑坑与秦始皇陵没有关系。在选址时,秦人对地理位置、环境,包括骊山山上大水沟流下的水是否对秦始皇陵构成危害,都是考虑到的。我最近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从地理环境上来说,秦陵面临渭水,背靠骊山,与周围的山水形势完美结合,位置非常恰当。对于山上流下来的水,秦人修陵时建了五岭拦水大坝,改变了从骊山上流下来水的方向,使水东流,然后绕道北去。随着岁月流逝,年久失修,拦水大坝也失去了当年的作用,山水冲下来直接北流入古河道,甚至冲击形成新的河沟。所以不能因为兵马俑坑和秦陵之间有古河道,就说成是冲断了龙脉。从秦始皇陵本身来看,封土和地宫叫秦始皇陵,内外城垣以内称秦始皇陵园,陵园外还有丛葬坑和陪葬墓,统称叫陵区。陵区当年叫骊山园,范围很大。虽然兵马俑坑距秦陵有1.5公里,但还在陵区范围。包括我们新发现的更远的铜禽坑,和陵相距好几公里,也在陵区范围之内。

  “否定了兵马俑,

  等于说连秦陵也不是秦始皇的了”

  记者:据说陈景元从1974年就开始关注兵马俑,进行有关方面研究,写了不少的文字,还在香港出版了书,20多年来一直坚持认为兵马俑不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对于他的研究,你有什么看法?

  张仲立:质疑兵马俑与秦始皇陵的关系,陈景元先生已经提了20多年,其执著精神可嘉,这是搞学问必须具备的品德之一,但他的路走偏了。

  我认为认定兵马俑陪葬坑属于秦始皇陵的依据是充分的,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越来越验证了这一点。关于兵马俑的考古研究,不是袁仲一一个人,是一批学者。他们在学术上也很执著,在许多学术问题上长年争论,甚至长期没有结论,包括兵马俑上的许多考古问题,一直在讨论,但在兵马俑与秦始皇陵关系问题上没有争议,显然是它们的关系太清楚了。这不仅是袁仲一等一批考古学者经过长年累月实地考古发掘和潜心研究得出的结论,同时作为国家重大考古发掘项目,它的结论还需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认可和整个考古学界的推敲和认同。据我所知,这种认可与认同高度一致,在学界并不多见,说明从专家角度看,对它的正误做出判断并不难。

  学术讨论要建立在通用语境基础上。从事秦兵马俑研究和秦代考古研究的学者大都选择不参与与陈先生的争论,用他们的话说,不接招。不是他们不喜欢学术争论,主要是感觉没有一定的语境前提。你得掌握起码的考古资料,尤其是与自己观点相左的考古资料;你得研究学界的考古成果,起码对考古成果有基本的尊重。如果陈景元先生真的提出了大家没有想到的问题,一定很受欢迎。

  刘占成:陈景元先生能提出问题,可以促进考古研究,精神可嘉,但从专业上讲陈景元先生不懂考古,他的观点不能成立,结论偏差太大。

  张占民:陈景元是考古学的外行,犯的是常识性错误。不是说外行不能跨学科做学问,关键是你的知识面与选择的研究课题要对应。隔行如隔山,跨学科研究一定要慎之又慎,进这个门就要了解相关知识。观点相同与否不要紧,但要在常识之内,不能有利的就用,不利的就绕开,否则进不到学术争论层面上。兵马俑的风格造型及制作工艺与陵园出土的百戏俑、文官俑、跽坐俑完全一致,如果把兵马俑否定,等于把整个陵园出土的陶俑都否定了,陶俑如果都不是秦始皇陵的,那么连秦陵也不是秦始皇的了。

  上图:20年前张占民(右一)和其他考古人员在兵马俑坑工作时的情景。 (杨异同摄)

  左图: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考古队队长刘占成(左一)在二号俑坑清理兵马俑。( 张天柱 摄)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