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打造诗剧风格的《辛弃疾》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10月24日04:45   舜网-济南日报

  打造诗剧风格的《辛弃疾》——— 访市京剧院新编历史剧《辛弃疾》主创人员本报记者 陈炜敏

  济南市京剧院新编历史剧《辛弃疾》昨晚在山东剧院精彩亮相。昨天,记者特意采访了《辛弃疾》的几位主创人员。

  剧本从53张A4纸改到13张

  “《辛弃疾》从动笔到现在用了两年时间,之前还有两年的酝酿期。”对该剧编剧、济南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拥政来说,《辛弃疾》可谓是“四年磨一剑”。“《辛弃疾》经过不断打磨,一共修改了26遍。一开始剧本打印出来,用了53张A4纸,现在这一版本减少到13张。经过精雕细琢,《辛弃疾》的情节更紧凑,更动人心弦。”

  市京剧院院长于鹤咏介绍,市文化局、市京剧院发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着重从地域文化上做文章,2004年创作演出了新编历史剧《李清照》,为京剧舞台带来一道靓丽的光彩,并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节上取得了优秀剧目奖(银奖);在辛弃疾逝世800周年纪念的2007年,又改编创作了大型新编历史剧《辛弃疾》,将济南历史文化名人“二安”即李清照(字易安)和辛弃疾(字幼安)在泉城京剧舞台上成功“复活”。

  辛词贯穿全剧诠释词人一生

  京剧《辛弃疾》诠释的是爱国词人辛弃疾立志报效祖国,却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京剧《辛弃疾》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辛弃疾生命中最后一个清晨概括他曲折复杂的一生。”刘拥政告诉记者,故事采用倒叙手法,通过词人对往事的回忆,以其立志北伐但又报国无门为切入点,表达了其几起几落、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修改后的《辛弃疾》呈现出一种诗剧风格,时空结构空灵而又跳跃。于鹤咏介绍:“全剧用辛词串起,以词传情,词剧交融。”《辛弃疾》诗化而又巧妙地用辛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贯穿全剧,又根据《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满江红·点火樱桃》等辛词衍生情节,有力地塑造了辛弃疾的词人形象。“意象故事化、情节悬念化、铺陈时空化,这是改编后的《辛弃疾》的三大特点。”于鹤咏强调。

  邀请众多名家加盟

  《辛弃疾》在人物唱腔上侧重于传统京剧,老观众一听觉得还是京剧的“味儿”,但同时又在舞美、服装、灯光等方面有所突破,以适合现代审美。济南市京剧院为此邀请了包括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著名作曲家石松、著名灯光设计周正平在内的众多知名专家加盟。

  国内著名的“灯光诗人”周正平的灯光设计,更好地烘托了演员的表演,有利于演员更好地塑造人物;音乐是《辛弃疾》一剧的灵魂,剧中音乐充分发挥了京剧酣畅甜美的韵味,以及现代音乐宏大磅礴的气势、细腻柔美的质感,将传统和现代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于鹤咏还是此剧的舞美设计,《辛弃疾》一剧中,一只鼎一直贯穿始终,这是此剧的神来之笔,也是于鹤咏的得意之作。在剧中,这只鼎起着三重作用:首先,这只厚重的鼎展示了辛弃疾的人物个性,在抗金的道路上,辛弃疾屡遭打击,却九死而不悔;鼎里熊熊燃烧的火焰始终不熄,又象征着辛弃疾的爱国热情始终不灭;最后,鼎还起了一个串场的作用,在辛弃疾不到位时,剧中另一人物党怀英跟鼎的对话,起了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