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网站地图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保持体重陈若琳2年不吃晚饭 数牙签等奶奶来看她

http://2008.sina.com.cn  2008年08月13日01:20   北京娱乐信报

  

  

  

  若琳小的时候体弱多病,把她送到体校练跳水原本是为了锻炼身体,没想到会走到今天。

  ——陈若琳的奶奶

  她们表现得很老练,这证明这几年来我们进行心理辅导,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周继红

  年初,在水立方举行的跳水世界杯,陈若琳在女子单人十米台夺得她个人的第一个世界冠军。赛后虽然在场馆门口等了20多分钟却仍等不到车回公寓,但她一直在笑,她说这是非常难忘的一天。最终她和王鑫终于拦到一辆出租车,而在上车时,陈若琳深情地回望身后的水立方一眼。

  昨天,陈若琳搭档王鑫轻松获得女子双人十米台金牌,她终于成为了奥运冠军,这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100枚跳水比赛的金牌。

  

  赛前

  周指担心小丫们被震住

  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赛后评价两个小姑娘时说,女台有实力,但是她们俩还太年轻,没参加过什么大比赛,赛前很担心她们会被现场观众的助威声给“震住”。

  “你看场上气氛多热烈啊,她们站上跳台了,我都吹哨了,观众还在喊加油。一般人肯定承受不了。但这两个孩子心理素质不错,耐心等观众安静下来才开始做动作。”周继红说。

  周继红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赛前一直提醒运动员,只要观众不安静下来,你们就不要往前走。”

  果然,面对观众的热情,陈若琳和王鑫很冷静,每一次起跳前,都是很耐心等全场观众安静下来,再由不满16岁的“小妹妹”陈若琳喊口号。

  

  赛时

  配合完美两人轻松夺冠

  除了“完美”,你几乎找不到更好的词汇来描绘12日陈若琳和王鑫的表现。

  陈若琳与王鑫,尽管于2007年才开始配对参加双人跳台跳水比赛,但身材娇小、配合默契的她俩已连续在多站世界系列赛、多次国际泳联大奖赛以及今年年初的世界杯赛上垄断该项目的金牌,俊俏优美的空中姿态,形同一人的默契配合,微弱细小的入水水花是她俩的制胜武器,是真正的“鑫(心)琳(灵)组合”。

  11日是王鑫16岁的生日,当记者问王鑫:“陈若琳送了你什么?”王鑫答:“她送给我友谊。”她还表示:“希望能一直和陈若琳做搭档。”

  

  星路

  为保持体重戒掉零食

  王鑫前天才度过16岁生日,而陈若琳还不到16岁,但这对90后搭档的双人十米台赛前被广泛认为是稳夺金的项目。可是谁知道冠军背后意味着多少付出。

  一般的年轻女孩子都爱吃零食,但对于跳台项目来说,控制体重是一个重要事情,陈若琳就曾经历痛苦时刻。她昨天回忆说:“本来我的体重就轻,再减确实是件挺艰苦的事,我原来很喜欢吃零食,但没办法,为了跳水只好把这个爱好戒掉,已经一年多没吃零食了。”于是在队友们出去吃饭时,她只能自己待在房间里看电视。陈若琳笑称自己抵抗饥饿最好办法就是睡觉,因为睡着就什么都不知道了,近一两年她就没吃过晚餐。

  

  数着牙签等奶奶来看她

  夺金后,陈若琳激动地表示,她最感谢的人是她的奶奶,正是奶奶的支持使她走到了今天。

  陈若琳是江苏人,由于父母都在国外,因此她一直是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跟奶奶的感情尤其深厚。陈若琳小时候去南通市少儿业余体校训练时,每天都是奶奶接送。等到了江苏省少儿体校后,奶奶只能每周去看她一次了。

  陈若琳说,那时候她很孤独,每次送完奶奶之后,她总会拿出几根牙签。过完一天就丢掉一根。等到只剩一根的时候,她就会非常高兴,因为奶奶就要来看她了。而每当她生病时,不管多远,奶奶都会来看她的。

  

  失去阵地有望夺回

  从1996年奥运会后,中国跳水就再没获得过女子单人十米台的奥运冠军,不过从目前来看,陈若琳和王鑫的“小丫双保险”有望帮助中国队夺回失去12年的阵地。

  跳台一向是中国跳水队强项,不仅男台走出多位奥运冠军,女台也先后走出周继红、许艳梅和伏明霞三位奥运冠军,尤其伏明霞在1992年和1996年还蝉联冠军。不过从伏明霞改练跳板开始,中国队就再也找不到一位跳水的天才来顶替她。

  不过这两年随着陈若琳和王鑫的崛起,中国队很有希望把这枚金牌夺回来,两位小丫虽然年龄不大,但心理素质都非常稳定,而且动作难度和稳定性都非常高。去年世锦赛和今年世界杯,她们都是包揽冠亚军。可以说,相比目前中国男台的严峻形势,由这两位小丫领衔的中国女台形势要乐观得多。

  信报记者 王俊 综合新华社报道

已有 _COUNT_ 位网友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