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站 > 中国军团 > 郭晶晶吴敏霞夺得女子3米板金牌 > 跳水 > 正文
上海体育场旁的“炮楼”22层是一块福地。昨天下午2时,女子三米板决赛还没开始,上海媒体悉数到齐,急切地想见证“阿拉”上海人的第一块北京奥运会金牌。据说,4年前吴敏霞在雅典比赛时,上海跳水队的队员、教练、领导也是聚在这里,共同见证了吴敏霞和郭晶晶站上最高领奖台。
言笑间 有底气
吴敏霞的上海“师傅”是史惠国,他身着一袭粉色的运动便装出现在现场,甫一亮相,便被团团围住。媒体到场有先后,后来者没有听到,他也会耐心地重复,分析吴敏霞的夺金形势,再回答一遍回答过不下100遍的问题:“侬现在紧张不紧张?”“紧张,哪能可能不紧张?”“比起雅典那时呢?”“大概更紧张。”或许紧张只是说说的,他的言笑间,还是多出几分底气:“正常发挥,保持好心态,(夺冠)应该没问题。”看着吴敏霞从10岁的小丫头慢慢成长起来,史指导对弟子的状态了然于胸。
打比喻 很形象
史指导亲自搬进了几把椅子,笑呵呵地招呼记者:“地方小了点,大家将就坐。”他叫10岁不到的小队员们坐成一排,好好向师姐“取经”。“哇塞!”7岁半的曾磊看到师姐的试水动作,大声惊呼起来。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吴敏霞和郭晶晶只要一出现在画面里,众人的欢呼声就盖过了电视机的声音。可史惠国还是气定神闲,看到敏霞动作完成得理想,他再淡定地拍两记手。
3时45分许,俄罗斯劲敌帕卡琳娜和波兹尼亚科娃最后一跳完成,没等分数跳出,史惠国就缓缓站起,轻轻地说了句:“好了,结束了。”“吴敏霞今天做的所有动作,是不是在您手下练熟的?”面对记者的祝贺和提问,史惠国没有正面回答,却谦虚地打了个比喻:“启蒙教练画了龙身,我添了龙鳞和龙须,点睛还要靠国家队。”
喝美酒 没商量
庆功的香槟开了瓶,“干!”大小队员和教练举杯同庆。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小朋友怯生生地说:“史指导,我不会喝酒。”“喝一口!几年后,我还要看你们的!”
本报记者 乐梦融 实习生 张骋